第404章、進軍歐羅巴?

六月的京城也已經頗有些炎熱,紫禁城裏的養心殿院子裏,挨著南墻的罩房如今成了文武朝臣聽到宣召來此等候覲見的地方。

就像是去達官貴人家中拜訪時的門房,但這是天子的門房。

院門口那裏又一陣交談聲之後,又一人走進了這門房。

屋內只有兩排椅子,椅子和椅子中間會有一個方凳,可以放茶杯,也可以容他們放一些書冊、材料。

現在新來的人進入房間之後,略一打量,就先過去對其中一人行了一禮:“聶師是來辭陛的?”

被行禮的是聶豹,他先站了起來回了一禮:“子升不必多禮,我正是來向陛下辭行,前去河套的。”

他做華亭知縣時,徐階還沒高中探花郎。

而在這一次新的職務變動之前,兩人都已經是正四品的總司。

剛剛年滿三十歲的徐階先和有過師生之誼的聶豹見了禮,又一一和這裏等候著的其他人見禮。

其中既有禦駕親征時伴駕一路、去河套查明“平亂”實情之後回來的鄭曉,也有《明報》的總編林希元,還有制肥有功被封縣爵的金坷垃,再便是送父親歸葬完、又服滿了新孝期奪情回京的孫元。

都不算是朝廷重臣,所以要在此候著。

一般來說,若是參策級別的人要和皇帝見面,一般都會提前把時間安排好。

而現在,他們要等著皇帝結束中圓殿那邊給皇子、宗室勛戚之後們的授課。

“恭賀徐首席……”

面對徐階的見禮,其他人都不敢怠慢。

從徐階這裏開始,禦書房首席又換了一種路數。

以前,都是先入禦書房、再外放。而現在,徐階是做過地方官、有了知縣經歷又歷任南京戶部郎中、北京吏部總司的徐階。

大家都把這個看作了皇帝對他的重視和培養——年齡很小,履歷紮實,再於禦前多聆教誨,等他再外放時就該是三品了。

有了禦書房首席參預國策的經歷,徐階未來已是國務可期。

門房這邊閑聊著,後面又陸續有人來。

這樣的景象,大家已經不陌生了。

禦駕回京後,沒有什麽大動作,皇帝開始花時間,多召見一些在京的四品以下官員,有時候僅僅只是閑聊一番、了解一二。

這就是中下層京官們這三個月來每每期待的事。

對此,楊慎長舒一口氣:不用勸,陛下這是沉下心來,發掘和熟悉後面二十年的朝廷重臣了。

中圓殿那邊,朱厚熜的課接近了尾聲。

今天這堂課,能來聽的都是大孩子。

皇子之中,只有太子和越王。宗室勛戚之後,也只有三個好學一些、有天資又勤勉的一些。

他們是:睿王朱載堚,肅王的庶幼孫朱弼楝,靈璧侯的孫子湯世隆。

“今日所講,便是華夏千百年來與北虜你來我往的根本原因所在。”朱厚熜看著這五人,對他們講的東西更深一些,“今日課業,便是再將朕講的內容理清。農耕與遊牧這兩種保證百姓生存繁衍的方式,怎麽使南北兩邊變成這樣的,理清了這些,你們就更明白物理人理是怎麽一回事了。”

給他們上課的是功業非凡的皇帝,他已經用越來越多的成就證明了他學問的非凡、有用。

朱載堚從他身上學到的東西,遠不是夏氏能夠觸及的高度。

他只是仍舊不太明白,皇帝似乎當真在著力培養他。

許多內容,涉及到治理百姓的根本了。不僅他在這裏聽,越王也在聽。

疑惑存在於虛歲將十四的朱載堚腦中,但他知道這些課還不會停止,終有揭曉謎底的那一天。

也許更深奧的內容,現在還不適合對他們講而已。

“太子隨朕去禦書房。”

朱厚熜站了起來,太子仍舊是不一樣的。

皇帝對他,是更加言傳身教的培養。

即便不再監國,但是陛下回京後,太子仍能時常得到皇帝單獨的教誨。

虛歲十一的越王朱載垺倒沒有什麽其他的想法,那是應該的。而他的母妃,更是一個知道怎麽提醒他的沉穩女人。

中圓殿到禦書房並不遠,第一個到禦書房的就是徐階。

朱厚熜看著他,從最初對徐階的一些成見,到這麽多年徐階為官處事的官聲成績,朱厚熜並不能一直保持著成見。

也許是他帶來了不一樣的風氣,也許是徐階的志向遠大、現在官位還不高,總之他此刻並沒有為家族之私利及後人做出什麽過分的事。

江汝璧將外放,去宣府做知府。

久在禦書房的他,十分清楚宣府對於整個宣寧邊區甚至河套的支撐作用。

而王慎中將去接任明報總編輯,禦書房要換一批人了。高拱重回禦書房,好奇地看著徐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