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萬國來朝

新的皇命傳到馬六甲之後,翁萬達慶幸自己找了一個說法,讓阿方索和趙俊他們提前開始了準備。

而他這一趟乘坐封舟巡視南洋的工作要結束了,禮交部有命令:今年萬壽聖節,京城有大慶典,南洋諸國使臣宜及時抵京。

翁萬達人都麻了:如今已經快八月了,陛下的萬壽聖節是九月十六,這如何趕得及?

“自馬六甲到廣州,王師年余來所向披靡,海寇遠遁。如今正是南風北向,快的話,二十日可至廣州。”

趙俊這樣說,翁萬達很苦惱:“即便歸途一帆風順,二十日到了廣州,只是不到一月時間,又如何趕回京城?”

“翁大人,你想,馬六甲這邊什麽時候把呈奏遞入京的?”

翁萬達聽了汪直這麽說,有點會意過來:“是四月底……”

汪直連連點頭:“如今只是七月底,此去京城何止萬裏?即便陛下與朝堂諸公很快便有了決斷,急遞往來一趟也只用三個月了。朝廷既然令大人萬壽聖節之前及時抵京,自然不會忘了計算時日。封舟船隊抵達廣州後,朝廷應當自有安排。”

翁萬達嘆了一口氣:“無論是什麽安排,及早啟程才是正經。靖海伯、南澳伯,石提督,汪經理,馬六甲這邊諸事就勞你們費心了。楊都護已經啟程,盼他到時,馬六甲這裏大事已定。”

“自然,自然……”

新設的南洋都護府雖然是一個軍事性質的邊陲機構,但馬六甲對於大明十分重要。

除了武將、公司之外,自然還要以文臣為首,有許多民政、市舶、教化的職差。

這第一任南洋都護府的都護,竟是年輕的楊博。

楊一清逝世時,他和皇長子一同扶靈歸葬,在雲南有了昆明知縣的經歷。去年禦駕北征,他也一路伴駕。

如今這南洋都護,品級並不高,只是正四品。

這既是因為南洋都護府如今只據馬六甲一城,更因為不宜派遣份量夠重的大員來此,以免南洋諸小國忌憚大明有一吞諸國之志。

大明力量重歸南洋,需要徐徐圖之。

現階段,通過馬六甲賺取海貿之利,統合諸族一起抵禦必定不能止步的歐洲殖民者,才是第一等大事。

地處偏遠,有膽來這裏、思維足夠年輕能學新東西、才幹不缺的,朝中並非沒有。

但在黃崖山一戰時擱筆從戎前去相助俞大猷的楊博,皇帝對他的欣賞也是不掩飾的。

嘉靖八年中了進士授職,短短五年間便升到了正四品,楊博來做這個南洋都護,恰好既把品級先提上去了,又能在這裏呆上足夠長的時間。而且一旦再還朝,就有了一份對大明海上事業無可比擬的經驗和經歷,幾乎也是板上釘釘的國務大臣潛力股。

不管這裏後面呆著的武將是侯還是伯,沒人能因為他品級低就無視他。

馬六甲的港口上,力工開始往封舟船隊搬運著各種貨物、禮品。

經過了幾個月時間,諸小國要派出的使臣及隨從早已齊聚馬六甲城,期待著這一趟前往大明都城的旅行。

他們是高興的。

滿剌加王室之外的諸多新小國,得到了承認。

滿剌加王室也同樣如此,雖然今非昔比,但一直攆著他們追殺的西洋夷人畢竟被趕跑了,他們新建立的柔佛蘇丹國可以安定下來了。

恢復舊日滿剌加蘇丹國的疆域?

哪怕他們心裏想,現在也必須表現得高興。

在交趾那邊,吉婆島上的嚴世蕃也是高興的。

終於可以回去了。

他更早得到命令,早已出發,廣州城已在前方。

在他的船上,排排站著十個交趾絕色。他坐在寬榻上,自己還左擁右抱著。

“再把步子走一遍,看看你們學得怎樣了!”

這十個姑娘都是身姿婀娜。

談判好了交趾南北兩司之事、簽訂了和約之後,嚴世蕃在幕後,王學益在前台,他們就此開始對交趾下一階段局勢的引導。

黎氏和阮淦那邊忙著接收清化以南的土地,莫登庸則真的表面上退位了,把他的兒子推到了前台。

面對莫登庸主動提出的遴選良家絕色、請嚴世蕃代為進言充為宮女的建議,嚴世蕃並沒有拒絕。

他曾用自己的獨眼瞧過莫登庸,也不管莫登庸懂不懂他的意思:若是用這件事讓交趾人家認為是大明皇帝的需要、才導致民間要遭此劫難,那麽就是莫氏明面上主動進獻請求拉近關系、暗地裏包藏禍心。

交趾百姓是否因此同仇敵愾深恨大明不重要,大明手上只要有更多理由就行了。

這件事的真實動靜,嚴世蕃暗示阮淦去查知了。

而阮淦則是真心又找了些黎氏、阮氏、鄭氏少女送過來。

比起莫氏,南交趾如今更需要大明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