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無形的長城

閱了兵,封了爵,收了禮聽了賀,見完了使節,朱厚熜今年這萬壽聖節大典還有早就謀劃好的一件事。

次日天還沒亮,紫禁城西華門之外就有許多人到了這裏等候。

他們都是走來的,有的人身上穿了絲綢錦緞,有的卻是布衣。

但看得出來,他們平日裏基本都養尊處優。

但此刻,不論是兩京一十六省一共三十六位省級鄉賢院正陪,還是來自大明各地諸大商幫、行會的商人代表,他們大多都忐忑而興奮著。

今天的賜宴竟安排在乾清宮,這是值得回鄉之後大書特書的光耀之事。

昨天進宮賀壽雖然沒這些商人的事,但前天閱兵他們卻基本都因之前認買國債受邀去了。

這一回入京,收獲非凡。

此時此刻,張孚敬、夏言、楊慎、嚴嵩、劉龍、劉天和、顧鼎臣則在午門之外候著。

今日是為了什麽事,自然人人都明白,雖然他們還不清楚皇帝究竟準備怎麽做。

但現在,張孚敬卻先對劉天和說話了:“松石兄,今日陛下面見富商,賜宴乾清宮,工商部只怕是重中之重。松石兄任工商部尚書雖主要是為了黃淮水患,那件大事既有唐總河主持,松石兄還需惦記著其他事。”

劉天和從總理河道衙門升任工商部尚書,他負責的工作範圍確實大了很多。

工商部是這次部衙改革中越來越顯得重要的一部。行采買法之後,雖然大多數工程已經只需要工商部來制定方案、招攬承建商行、監督工程質量和款項,但與此同時,天下企業、公司、商行、店鋪的登記備案等行政手續也都歸了工商部體系,成為新法之中商法、稅法極重要的一環。

此刻聽到張孚敬這麽說,劉天和微微躬身以示尊敬:“總輔既有此言,當是另有要事吧?”

張孚敬點了點頭,先看了看劉龍和楊慎:“這些年陛下勵精圖治,於宮中用度則能省便省。除繼位之初整修了養心殿、清寧宮、日精門之外,這些年宮中其他大小工程,反倒都是為了外朝諸衙。昨日大典,外朝一帶固然堂皇,然這些年後宮那邊,走水也不少。尤其是嘉靖八年,西七所大火。十年,又有大火毀及未央宮。”

楊慎不知道他為什麽這個時候提到這些事。

一碼歸一碼,朱厚熜登基十多年了,宮裏大小火災確實有一些。

其中最危險的,確實就是嘉靖十年,火勢蔓延到了養心殿西北邊緊挨著的未央宮。這未央宮,當時不僅住著淑妃文素雲,還有那西洋昭儀卡蘿麗娜及當時年僅四歲的三皇子。

本來已經定了修葺計劃,但當時本就在籌備北征,而且次年底就有了朵顏部遇襲、俞大猷復土城戰事,其後更是去年外滇、南洋、漠北都用兵,工程耽擱到了現在。

“國庫統一,陛下貴為天子,也定了額數按年支用。然陛下如今威加四海、德澤天下,此次外國來朝,進獻女官、內臣不知凡幾。既有朵顏、蘭納、鄂爾多斯和親恭順之先例,自然更有後來者。陛下龍體康健,子嗣繁茂,為人臣者當有遠慮。”

張孚敬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眾人:“陛下設禦學於中圓殿,不得已罷了。陛下有意言傳身教,讓皇子、宗室、勛戚之後明禮知義。如今一戰獲封賞者更多,能蒙恩入禁宮得陛下耳提面命者眾,年齒俞長,禦學如何還能設於中圓殿?為長久計,禮交部、工商部應當拿個方略,奏請聖裁了。”

得到皇帝首肯必定可以再連任一屆的張孚敬在這個當口提起了對紫禁城再次規劃修整的計劃,嚴嵩當即說道:“總輔所言甚是!禦學雖有文院長、張學正等國戚充任教習,但若設於清寧宮之南,則文華殿諸國務、翰林院諸待詔,皆可為師!”

楊慎心頭一震。

太子已年滿十歲,該考慮專設東宮了。

而皇子、宗室、勛戚之後的教育,若無文臣從現在就施加影響,那也隱患很大。

倒不是說大家都想對皇帝準備直接施加影響的這個群體插一手,而是如今大明國勢強盛,若不現在就做些準備,到了皇帝年長時甚至下一代時,新舊勛臣們仍為了軍功不斷膨脹實力,對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隱憂。

張孚敬要借助幫皇帝重新規劃修整紫禁城的名義,為將來的儲君事、文武平衡事都留下一個框架。

嚴嵩不由得看著張孚敬:勇還是他勇,這件事,很容易讓皇帝多想、不滿。

夏言就在當場,他卻點了點頭:“茂恭所言甚是!”

他雖代表軍方利益,但文臣出任軍務總參謀,他本身就必須去做同樣的事。

只是他有別的意見:“仁智殿的地方也足夠大。”

一個是位於武英殿北面現成的仁智殿,只要不再作為幾筵殿使用就行。一個是位於文華殿東北面、紫禁城內東側還留有不少空地的清寧宮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