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和海瑞的初見

臨近傍晚時,右安門西面不遠處的行人司門口來了一個年輕士子。

現在這裏正有人勞作,他們正在拆除外金水河南岸的那一道宮墻。而在外金水河北岸,社稷壇與外金水河之間也在建造著幾棟建築,熱鬧非凡。

年輕士子的目光不由得被那裏主要是磚石的景象所吸引,便聽到了一個聲音喊道:“汝賢!”

“張師!”海瑞聞言轉身,看到了從行人司裏走出來的張楫,立刻躬身行禮,“學生來晚了,勞張師久候。”

“不晚,不晚!”張楫的心情很好,扶他站好之後上下打量了一番,隨後才笑問,“看什麽呢?”

海瑞疑惑地問道:“這宮墻……為何要拆?”

“邊走邊說。”張楫本就是在這裏等他的,當即領著他往北面走,“國務殿領著禮交部、工商部,把皇城的新規呈了上去。這承天門東西兩側宮墻,還有這左右安門,拆的拆,改的改。新添兩部,官衙本就不夠了。”

張楫指著海瑞之前看的那片工地:“這裏是財稅部和大明銀行、寶源局,太廟南面是文教部、禮交部、明報行。”

海瑞點了點頭,收回心神問道:“張師,學生還是糊裏糊塗的。陛下為何要召見我?”

張楫苦笑了一下,然後才感慨道:“你也知道,為師生性謹慎,淡泊名利。也許是陛下從未聽為師求請什麽,這次頗為奇異吧?想看看為師到底是為什麽樣的人請恩典。”

“……張師之恩,學生沒齒難忘。”海瑞也有些惴惴不安,“只是學生天資愚努,才疏學淺,恐怕難入陛下青眼。”

張楫搖了搖頭:“那也不是什麽大事。你自小剛直,就算沒有靖邊侯之才,沒有興國公之勇,有赤子之心足矣。此前在廣州,還每年回瓊山為家鄉農戶讀報?”

“是海南了,張師。”海瑞笑了笑,“學生如今也沒別的本事。《明報》上刊載的務農心得,鄉裏孩子認一認字,學生還是能做的。”

“那就好。”

說話間,兩人已經走入了原來寶鈔司西面的胡同。

如今,這裏是寶源局,但新錢鑄印卻不在這裏,此處主要是辦公之所。

海瑞卻又好奇地指向了西面:“這裏要修建的又是什麽?”

“博研院。”張楫如數家珍,“為師如今忝任禦學學正,還在皇明大學院任了個供奉,這是陛下另給一份恩典。這博研院,乃是皇明大學院中物理之道學有所成者,授物理博士,領俸繼續精研物理大道之所在。”

“這營造範式……”海瑞疑惑問道,“不遵禮制?”

“多與水火金石打交道,陛下有旨,防火為上,便多用磚石水泥。”張楫繼續往前走,指了指西北面,“靈台也在此,以後也是博研院的。”

海瑞心中一動:“天象莫測,這天理大道,竟也歸於物理大道?”

張楫一愣:“怎麽想到這裏去了?”

“……學生妄言了。”

所謂靈台,就是觀天台。

這裏的渾天儀等等,還是蒙元時郭守敬等人主持建造。觀天授時、制頒歷法只是一部分,欽天監也在這裏。

天人感應,本是儒門極為重要的一個觀點。如今隨著新學推開,談論的人是漸漸諱莫如深了,但海瑞看見皇帝把這靈台也劃歸了精研物理大道的博研院,自然不免詫異。

兩人有了片刻的沉默,穿過一道門,就到了紫禁城的西南角。

角樓之下,已經看得到許多太監忙碌。

張楫壓低了聲音:“入了宮,還是要謹言慎行。”

“學生明白……”

“這是禦用監辦差的地方……”

張楫又化身導遊,繼續向他介紹這裏的衙門分布。

禦用監在什刹海東岸邊,湖對岸就是皇明大學院的範圍了。

兩人一路行到了西華門,通傳之後,就先被司禮監的太監領進了門。

一路不再多話,默默前行。

還只是舉人,海瑞就莫名其妙的進了紫禁城,當下只是用雙目余光看一看。

經過了武英殿,過了內金水橋,路過了武樓,在國議殿西墻的西側又過了一道門,瞥見了旁邊皇明資產局的額匾,而後就到了養心殿。

進了院子,左手邊一排罩房,前面兩個小偏殿,正前方一個正殿。

年輕的太監低著頭說道:“張大人,陛下還在武英殿,您到致遠齋先候一候。黃公公已經叮囑過了,陛下要和夏總參他們一同用膳,您和這位海舉子要用些什麽,吩咐奴婢便是。”

“豈敢,我們候著便是。”

“那奴婢去傳一些茶點過來……”

海瑞屏著氣息,心裏琢磨著此處叫致遠齋,對面那個小偏殿莫非叫明志齋?

張楫卻先低聲開了個玩笑:“若是尋常三四五品,可只有在院門那裏的門房候著。只有參策又要是請見、陛下又忙,才讓他們現在這致遠齋候一候。遇大事要寧靜,方能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