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闖關東、下東洋

“分地?想啥呢!沒看之前《明報》上刊的朝鮮民生訪查奏報嗎?”

“哎呦,老田,你啥時候認字的?”

“嘿!我家老四認得!這報紙啊,我是一期不落,買回去後要這小子一字一字讀給我聽,背熟了!”

“嚯!好家夥……難不成老田家將來要出狀元了?”

於是老田就化身說書先生一般,滔滔不絕地賣弄。

依大明宣交使呈報的數字,這內亂之前,朝鮮在籍四百余萬人,田土一百余萬結。

說到這個,那就又是朝鮮度量標準的不同了。朝鮮將田分為一至六等,這一結又不是面積單位,而是換成大明舊制大約等同於能產二十石糧的田地。

整個算過來,只怕大約是四十余萬頃田土。而那在籍人丁,不像大明已經清點了隱戶,朝鮮不在籍的奴隸、隱戶,只怕同樣有這麽多,人丁實則近千萬。

“大體也就是一省大小,人丁近千萬,夠分嗎?”老田說著自己的結論,連連搖頭,“山多地少,天寒地凍。太祖老人家說不征朝鮮,那也是有道理的。”

“這不是還在打,況且田土大多是在他們的權貴大戶手裏嗎?”

“死不了多少,也仍舊不夠分!”

普通百姓這樣看,但一些有消息的商人和中大人家卻不這麽想。

“只封了安東公,還選了那麽多援朝文武,陛下這是決心讓朝鮮改天換日了!那邊缺的不是人丁,是幫著百官管人丁的管家、生意人!”

從上層到底層,中間具體辦事的人不可或缺。

重新洗牌是一定的了,這裏面就有無窮際遇。

豈能小看一省之地?

“現在就過去,有點太早了吧?仍舊兵荒馬亂的。”

“至少先去遼東看看。”

自從大明在遼東開始設邊市、朝廷確定了要慢慢開發東北的戰略之後,這一次才是真正激發起闖關東的熱潮。

首先是如今的朝鮮平亂,然後還有討倭。至少接下來的數年裏,物資轉運帶來的機會都很可觀。

加上現在大明對朝鮮將來如何處置的態度漸漸明朗,這機會就更大了。

直沽一帶本就因為配套蒸汽鐵甲艦船廠而日新月異、鄰近諸省不少青壯到了那裏討生活。現在這個海運局北方最重要的港口任務更重,同樣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

現在,寶船監總裁沈啓奔到了船塢之外,見到劉天和之後先行禮:“國老,下官來遲……”

劉天和擺了擺手:“不必拘禮。你奏報鐵甲艦試制已近尾聲,我領工業部事,當親自來瞧瞧。若工期估算好了,還要準備一下。陛下是有過旨意的,下水時要親臨船塢。”

“國老這邊請……”

沈啓在這裏忙了一天多,眼下確實已經將這試制的鐵甲艦督辦到大體有眉目了。

本就是一個過渡艦型,帆輪並用。體積確實大了一些,但如今大明在鋼鐵產量和產能響應上也大大提升,為了這裏的船廠甚至專門配套了一個重工園。直沽距離北京重工園本也不算遠,這才能在過去已經積累起來的大型木制戰艦基礎上,又舉整個寶船監之力試制出了鐵甲艦原型實驗艦。

巨大的船塢之中,此刻仍舊忙碌異常。

劉天和在總理河道衙門和以前的工部做了多年的主職,對各種工地都不陌生。

眼下先看了看這裏的工人之後,就對沈啓點了點頭:“沈總裁用心了,陛下所托得人。”

“國老謬贊……”

劉天和看出來的是這船塢裏的管理井然有序。船工雖多,但機械擺置、材料堆放、人員往來的通道,都被規劃得很好。

這沈啓因一本《大明船紀》得皇帝青睞,以非勛臣的身份擔任寶船監總裁,又已年過五十,確實在專業技術和人情世故、寶船監內部打理上都稱得上陛下慧眼識人。

面前是矗立在幹船塢之中的巨艦。

現在,這新挖的大船塢裏,安裝在這裏的滑輪吊正吊裝著船上的主桅杆,這是甲板上目前的主要工作。

而船塢裏面巨艦周圍的腳手架上,則是一圈在水線上下為船只包鐵皮的工人。

“去看看蒸汽機和輪槳。”

沈啓帶著路,劉天和與他一起從跳板橋上先到了甲板上,而後進入船艙。

“這是專為鐵甲艦又改制的馬燈。”

進入船艙之後,自然就沒了光亮。但這巨艦上將來要存放很多的煤和火器彈藥,防火方面要求很高,巨大的船艙裏又離不開照明。

劉天和看了看那釘在船艙通道墻壁上的馬燈,笑了笑之後就說道:“確實是新家夥。”

馬燈也並不算新鮮,唐朝還設立過專門的光祿大夫管理禦道上的馬燈。宋時,已經有了改進,既有專門的燈油,還加了能反射燈光使之更亮的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