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開疆拓土的額外好處

北京城南面,一條橫向的直道從良鄉重工園經京師站再抵達通州,而後直通天津。

如今,大明只有這一條真正投入運營的火車試行線,平常都用作貨運。

真正開始運行,還不足四月。

此時,這條線路暫時封閉了——已是臘月,本來也就到了許多人要歸鄉過年的時間。

而這條京津貨運專線上,如今卻行駛著一輛專門定制的列車,前後共三節車廂,中間那一節車廂還有明黃色的木制飛檐。

兩側,還有騎兵護衛著。

這是朱厚熜的新“禦輦”,現在他坐在了車廂上,語氣無奈地問劉天和:“這不是胡鬧嗎?誰催的?”

劉天和有點尷尬:“朝鮮捷報傳回,靖海侯那邊實在難耐,陽武侯也把信從仁川遞了回來……”

“那就別嚷嚷著是什麽下水!”朱厚熜皺起了眉頭,“朕還以為船塢那邊水情不同,如今淺海區既有薄冰,為了下水便遣人日日乘船開鑿,還準備燒熱水時時傾倒讓下水一帶不凍上,這不是胡鬧嗎?”

他連說了兩個胡鬧,劉天和只能沉默了一會,而後還是說道:“本擬九月十月下水,如今為穩妥起見又多查驗了一個多月,寶船監上下也恐誤了朝廷大計,想在年前把這件事辦妥了。”

“穩妥起見是對的,朕寧願沈啓繼續穩妥起見,等到明年春後再下水。”

朱厚熜說了這麽一句之後,再想了想又反應了過來:“是不是為那新發國債的銀子,急著騰出船塢再開造改進型?”

“……陛下明察秋毫,軍務會議那邊,是有這個想法。”劉天和這下也不再藏著掖著了,“朝鮮、琉球分封二王後,海師以後可就不限於沿海剿寇了。軍務會議總裝備部那邊的想法,三大海師至少各要有一艘旗艦。”

“……又不是不夠用。”

朱厚熜嘟噥了一句,也就沒再深究。

雖然當下的木制戰艦就已經確實夠用了,但沈啓是個專才,繼續改進新型蒸汽鐵甲戰艦也符合朱厚熜的長期需要。

說到鬧出冬日裏渤海灣戰艦下水這件事,無非是邊軍、京營、海師在這一輪國債中分蛋糕的爭吵。

目前可以來建造這麽大戰艦的船塢,一共就先後新挖的兩個。

騰出一個來,那麽就能先把造第三艘的錢定下來,免得被用到其他地方去了。

郭勛年紀已經挺大,他任上最多也就能看看是不是把朝鮮、東瀛都消化了,所以他自然會多支持海師一些。

沈啓如今管著寶船監,不論是出於他自己個人的熱情還是為了底下人考慮,他也寧願現在冒著這一點被皇帝吐槽的風險硬著頭皮搞什麽臘月下水。

“也罷,就當視察這條鐵路、大沽重工園和玄龍艦,動員北洋海師征倭兵力四件事一並辦了吧。”

朱厚熜不再糾結,又看向睿王和鄭魁等人。

車行還是平穩的,速度自然還慢。朱厚熜估摸著,一個小時也就能走出去十幾二十裏吧。

但勝在持久嘛。

車上的一路,也相當於一個蒸汽機應用研究年度總結會。

蒸汽機的改進主要還是鄭魁在主持,睿王更樂意與陶仲文一起建立系統的化學基礎體系、再研究一下微生物和醫學,但這家夥畢竟年輕、思維更活躍,也並沒有完全脫離這個項目。

如今一年多下來的新成果,便是裝到了這京津貨運專線上的蒸汽機車和玄龍艦上的船用型,另外再加上礦山之中排水用的。

“……臣慚愧,再想做小,恐怕不是短短幾年的功夫了,還有許多難關要跨過去。如今硬要用,也只能用在大園區,作為水力不足時的補充,保證各個廠房裏一些機械開工足夠。”

“這倒沒事。”朱厚熜不以為意,“明年就把精力主要放在和紡織、造紙上吧。”

他有模糊印象,現如今也有專門的人去研究蒸汽機的應用。

紡織行業是早就有機械的,或依賴水力,或靠人工。而各種布匹本就是重要的物資,大明絲綢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應用動力應當是十足的。

而造紙行業,未來的需求更大。

火車和蒸汽艦船的應用實現了從零到一,後面就是漫長的改進過程。

煤礦、鐵礦上的應用目前也主要是軍事、重大工程上面需要,後面就要開始真正往民用方面考慮了。

“農學院那邊要到旱地多的地方多選些位置培育棉種……”

火車頭的煙囪冒著煙,穿行在京郊的平原上。

朱厚熜在這專列上安排著,禦駕親臨的安排自然早已到了天津大沽。

要不是提前就開始安排,朱厚熜又怎會得到陸炳那邊安排過去的人回報說什麽鑿冰煮水防凍?

大沽這邊並沒有像良鄉那邊一樣先試建了一個水利工程,防洪及提供水力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