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打造基業

生化歷12年,衛鏗被調到了豫地。也開始了治水。

哦,明確的來說,是放水工程,衛老爺把黃河北堤壩決口了。

懸浮河道結束,肆虐的黃河合道,將在北方低窪處形成新的河道匯入渤濱。——因為北邊還沒被陸雲推下來,可以隨便淹。

前面說過,工業治水要考慮蘇杭這樣的經濟大省穩定,所以只能將河道不穩定成本丟給那些經濟欠發達區來承擔。但這依舊是違反自然。史載:漢武帝前期治黃阻力就是國舅田蚡的莊園。隨後沒這個問題,治水後,黃河八十年內不在有問題。

再者就是大運河的歷史遺留問題,為了給這條運河蓄水,就不得不擡高很多自然河道,結果就是導致為了給運河蓄水,導致江淮下遊幾條重要水系都懸在地表。

衛鏗眼下治理黃河水脈的策略是以北為壑。讓黃河水在北邊泛濫個幾十年後,任由黃河泥沙沖刷整個平原後,使其河道尋找低窪地帶,自然侵蝕形成新的河道。

為了讓懸河徹底從舊的河道上脫出,衛老爺甚至刻意用倒塌的摩天大廈產生建築垃圾,堵住一些過高地勢泄洪區域,這使得北方大量低地區變成了一片澤國。

衛某人攤手:反正現在北方沒人了。

至於倞杭大運河,衛老爺規劃中更是直接廢棄了。

大運河是隋朝溝通南北,強化中央集權統治的奇觀。但這和長城一樣,不能指望其千年後在發揮作用。

在當時維系多個王朝繁榮,但終究是非自然,最終是要迎來反噬。

衛鏗:“近代隨著南北有著鐵路調節,沿海更是有碼頭航運,那條運河沒必要保持南北全程暢通,直接當古跡算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衛鏗要給整個北方那些無法收復的大城市群來一波“水系禁咒”的凈化!

誰說屠城要用刀子!自戰國開始,滅城之戰,就用上了“圍城灌水”。

衛鏗工程隊開著挖掘機,刻意還給這些屍潮盤踞的大城市建造一個土圍,然後灌水。

原本的屍潮被真正潮水泡的快速消失,其共生植物都是在一年水澇,一年旱災,大火灼燒中消亡。

衛老爺演示了一遍:我(人類)不好過,你們也甭想好過。

黃河在衛老爺手上,對於病毒盤踞城市生態的清理,遠比核武器厲害。

在衛鏗的後方保障上,陸雲隨後繼續向西豫秦地區突進,整個東側都安然無恙。只需要專心應對蜀地湧出的生物屍潮沖擊即可。

而上淮主生產區,每年也只要應對長江流域上遊的屍潮沖擊。

衛鏗在皖南一帶依托收復城鎮群建設了碉堡群,進行對怪物潮水的防禦。

監察者空間中,秦曉寒關注到了這條時間線上“種田”“以水代兵”的要素。然而這已經來不及了,整個位面因果鏈條已經完整,

13年九月,華北的雨水相當旺盛,

整個冀州大地上被一片片水窪泡開了。黃色河水灌滿了整片大地,北方形成了一個三四萬平方公裏的水泊。在岸邊一個個動物頭骨骨架上爬滿了蝸牛,螺類等軟底動物,當然隨後這些軟底動物被鰲蝦夾碎,送入口器。

水滸中的八百裏梁山泊的場面,在現在出現了。

曾經的千裏良田裏,那些剛剛長起來的狂野灌木,現在連續十幾日泡在泥水裏,已經蔫吧,哪怕雨點停了,也依舊沒得救了。

晴天在毒辣陽光照射下,整片大地彌漫大量水汽。

一組組工程車的任務非常順利,建立的圍堤承載了洪流,讓那些沒法進入城市區得到了充分浸泡

在履帶工程車駕駛艙上,衛鏗翻閱著文件,哦,陸雲在西北邊又招募了新部隊,所以讓衛鏗做人員征召,後勤補給工作。

在去年開始,整個東華聯盟(陸雲命名勢力)就開始正規化了,具體表現就是開始給每個人發軍餉。這代表徹底走出了末世。

末世時,大家只求生,顧不得別的,而需要發錢,說明生存已經得以保障,每個人都有了更高需求。

一線狂戰士拿的二百四十元,普通裝甲車輛駕駛員,是80到130不等,這主要是小隊指揮官根據作戰進行評定的。至於輪到衛鏗拿錢,五百元。

武器彈藥和車輛是重工業,而個人軍餉則是掛鉤各種輕工業和農業。

一百塊能買到酒水,香煙,以及棉布衣服,各種雜貨物品,是士兵願意戰鬥的基礎。

陸雲的未來科技勢力軍事上猛打猛沖時,遺落的大片社會、經濟,文化空白。衛鏗都在悄悄填補。

衛鏗:哎,真的有點像保姆,而且你(陸雲)是我穿越來帶的新人中,最差的一屆。

末世物資極度貧乏,武裝是靠著義氣勾結起來,行動時只是靠著個人之間相互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