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被拔出的“土中劍”

自田園世代以來,但凡是和衛鏗協作過的人都會發現,衛鏗非常容易被低估。

一、毫不在意“皮相”;二、不見兔子不撒鷹,長期蟄伏。

例如眼下在修建地下隧道的時候,整個月球上的正規科技工程隊伍,都是全副武裝的鈦合金動力盔甲配合黑色目鏡頭盔,在地下穿行。衛鏗呢?在最外面套上了黃色的工地安全帽。要不是碳頭盔中樞系統在衛鏗這兒,沒人認出是“隊伍頭頭”。

並且,各種“土”科技貫穿了衛鏗領導的整個隊伍。

例如鈦合金動力服上過多的磨損,外層則是披掛著陶瓷甲片,這些甲片如“麻將席”,沾染了月壤,灰撲撲的,完全遮蓋了機械戰鬥服的科技感。

李圭的基地體系不是沒有高科技!例如最新式的“液態納米罡”技術機甲,那科技化鎢鋼甲塊,是如同嵌入在血肉一樣,被體表液態納米牢牢吸附住,並且根據需要,甲塊可以流動。而不是這種尼龍繩掛接的廉價樣子。

至於這玩意,現在為啥沒有貼在衛鏗以及近衛兵的身上?

衛鏗:我不戰鬥不需要,這種武備給一線戰鬥人員用,我這個修地道,和土打交道的,用這種“廉價有效裝備”的性價比高多了。並且,我要打的是“總體戰”。

小而精的高科技武裝!得有,但那是部門負責人關心的,目前這個事情衛鏗交給了末亞。

而衛鏗作為總體戰負責人,在完成“高科技”分配後,工作重點在要著眼於所有人在戰爭中應對的各種情況,例如部分“高科技”產量跟不上,“二流替補”方案能不能頂上!而且在動員預備隊上的時候,規模夠不夠!

衛鏗戰論:戰爭中,大部分人沒有高科技。作為總指揮官,將高精尖托付出去調動資源支持,但自己不能陷進去!而是要永遠放在團隊中絕大多數人身上。

眼下李圭這邊穿越小組中,負責開拓的王善已經平推了四十五個遺跡城市。

在整合了這些遺跡城市殘留的工業鏈後,李圭方已經搭建了一個精簡的工業鏈!這個工業鏈可以制造戰車,大型機器人,電磁反應爐,甚至還包括一條四百納米“罡”生產線。

八年時間,不僅僅是納米戰鬥鎧甲可以量產,超小型核彈(火箭彈大小的核彈)也囤積了六千枚。一些環形山偽裝的反星艦的“行星大炮”系統,也已經部署了。

月球三號鈦礦帶的地下開采區中,末亞找到了李圭。

帥氣逼人的末亞,降下了頭盔隔離罩,看著滿臉塵土在那手扣礦石,琢磨品味的衛鏗,說道:“我這裏已經準備好了。”

衛鏗瞅了瞅這個老弟,嘴角微微一笑:“不錯。挺快。”

末亞所謂準備好,是預備發起月球大起義,按照末亞的估算,以目前領地物資充足的情況,再加上己方先進治理水平,以及對新興本土青年的提拔,一旦啟動月球大革命,那麽短則兩年,長則七年,就能將整個月球拿下來。

對於接下來的戰事,末亞表現出了一股讓人心喜的銳氣。

然而衛鏗在聽完後,說道:“還是等幾年吧。”

雖然末亞早有預料,但是那雙星辰般的眸子中還是有一絲不平靜,問道:“為什麽?”

衛鏗看著這個對話,心裏仿佛回到了二十七世紀,當自己疲懶,總是拖延的時候,那位老弟總是冷呵著,在翻白眼。

衛鏗:“因為,我這兒還沒準備好。”——這語氣亦如二十七世紀時,衛鏗因自己假期補學習,對老弟說的回答是:“上課時,老師說的板書,我來不及思考,放學還要和你一起玩,只有假期,我能統籌規劃一下學習。”

正如當年一樣,現在衛鏗如此坦誠表達自己“無能”,讓末亞無語翻白眼。

但眼下,兩人的戰略視角是不同,末亞想要的是席卷整個月球,而衛鏗想要的是打造一支超新星力量。快速統一月球,勢必會吸納月球本土舊思維。對於“新興”突破不利。

衛鏗的戰略是:現在要等,等“德智體美勞”教育體系下的那一代長大成人。至於月球的勢力擴展,敵人來犯,那就打,敵人慫了,那就停手,時間在自己這一邊。

土疙瘩的分割線

2827年,李圭在一號基地內投影通訊中,又一次被李家訓斥不考慮大局,被罵得狗血淋頭後,一副默默承受的慫比樣。

然而在投影界面關閉後,衛鏗嘀咕道:“這裝孫子,我能裝一百年不動搖!”二郎腿直接翹在機器上,手伸入兩側納米團,雙手神經系統開始連接輸入。

這吊兒郎當的態度,就如同大學生在宿舍中一樣,就差沒在主機上面擺著一瓶快樂水。

衛鏗看了一下“時間”後,打開了這個位面的劇情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