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不會真猜中了吧?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王浩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論文的完善上。

首先把論文內容整理好,一點點的翻譯成英文版。

然後,研究一下投稿雜志的要求。

慢慢的改、慢慢的完善,花了兩天、十幾個小時的努力,終於把三篇論文完成。

“大功告成!”

把論文發到了雜志的投稿郵箱,再附帶一篇簡單的講解和審稿建議。

隨後,渾身上下放松下來。

是徹底的放松。

自穿越以來到現在,王浩都一直在忙碌著,準備教案、撰寫課題報告,後來就一直在總結知識、撰寫論文。

等等。

一直不斷的忙碌,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不確定自己能否能留下來。

驟然間,成為了一名數學博士,身上背負著被汙蔑的科研汙點,又獲得了‘X教授系統’,留在大學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有了‘傅裏葉變換’相關的成果,投稿到了頂級雜志期刊,還不確定是否能過稿,他也百分百確定,自己能夠留下來。

因為,成果有了。

《計算機數學與信息工程》不給過稿,也可以投稿到其他雜志,只要是真正有成果,論文發表只有早晚的區別。

‘傅裏葉變換’相關的算法成果,不能算是世界頂級,但信息技術對算法要求很高,算法相關的成果會擁有不小的影響力,還會擁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這種級別的成果,差不多可以支持他留下來。

哪怕出於其他方面考慮,西海大學不給續簽合約,也肯定會有其他大學感興趣,希望能夠簽下他。

……

周五。

下午和晚上有兩節習題課,上午的時間則是空閑的。

王浩決定短暫的休息一下,他坐在辦公室裏,悠閑的喝著咖啡,看著打開的新聞網頁,也和其他人聊上幾句。

幾天時間,也認識了辦公室裏的人。

最熟悉的當然是朱萍,信息學碩士畢業,幾年前留校當了講師,負責信息學院的計算機基礎課。

張志強,信息學博士,帶信息學院本科專業課,計算機實驗室工作,工作兩年半,據說馬上能被聘為副教授。

顏靜,應用物理博士,也是理學院剛簽下的新人。

她是個小個子,身高只有一米五多,留著辮子瘦瘦弱弱,給人的感覺有些萌萌噠,年紀也只比王浩大三歲。

顏靜和王浩都是新人,年紀也是辦公室裏最小的,相對就要親近一些。

看到王浩一副悠閑的樣子,顏靜就好奇的說了句,“你不是一直在忙?今天這麽閑?還看起新聞了。”

“忙完了。”

“研究做完了?”

“嗯。”

“寫論文了嗎?”顏靜好奇的問道,論文可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對研究的總結,有影響力的論文,對提升職稱非常重要,還能夠幫助申請科研項目。

王浩點頭道,“投稿了,現在就是等著回復。”

“哦~~~”

王浩一直在辦公室裏忙,其他人也知道是在研究博立葉變換應用問題,具體內容就不怎麽清楚了。

他們下意識覺得是個小研究。

如果是很大的研究,也不可能幾天就做完,有個小研究,能多發表個論文,也能算是個小成果了。

其他人聽完兩人的對話,就著論文的話題也談了起來。

大部分都是抱怨寫論文難。

朱萍就幹脆直接放棄了,她扯著嗓子滿不在乎,“你們都是博士,我就一個普通碩士,能研究什麽?我就想著湊幾篇教學論文,不難看就行了。”

朱萍是最令人羨慕的。

她是畢業留校的講師,因為工作的時間比較早,簽的合同是正常的工作合同,等於直接進入了體制內,並沒有其他硬性要求。

當然了,因為受到學歷限制,再想提升職稱也不太可能。

其他人,包括‘據說能提升為副教授’的張志強,暫時都只是‘臨時工’,‘非升即走’可不是說說的,幾年內沒有足夠的成果,就只能帶著遺憾離開。

王浩最慘,合同只有一年,大家都覺得他大概率留不下來。

其實,西海大學的制度沒有那麽殘酷,因為大學能吸引的人才有限,真正簽約的博士生並不多,只要有一定的成果,就可以直接提升為副教授。

比如,張志強。

工作兩年半時間,橫向對比相對並不突出,但有了一定成果後,學校還是願意給他提升職稱待遇。

一般簽下的外來博士,只要不是表現太差,留下來是沒有問題的。

辦公室裏的人說著論文、職稱,也好奇其他大學的情況,張志強就開口問起來,“王浩,東港怎麽樣?”

“東港?”

王浩仔細回憶了一下,有些尷尬的說道,“我也不知道,我是留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