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超抗壓合金材料?

輿論,還在慢慢發酵著。

在網絡的時代裏,當一個事件引起了輿論關注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討論中,近而讓輿論持續不斷的發酵。

媒體的參與、網絡媒體人的參與,帶來更多的分析報道,也就會讓更多的人關注,讓輿論變得更火熱。

作為輿論指向的中心,東港大學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東港大學是國內頂尖的高校之一,放在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學校本身就很具話題性,當輿論慢慢發酵以後,好多學校裏的教職工、學生都參與進來,並加入到‘質疑’的行列中。

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王浩的成果太大了。

換做是一個普通的教職工被高校解聘,多數人知道也根本就不理會,東港大學擁有五千多教職工,一個普通教職工真的很‘渺小’,因為某件事被大學解聘,真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王浩就不一樣了。

他來到西海大學後完成的幾項成果影響都很大,‘阿廷常數’的研究被認為是最頂級的數學成果,他本人也被認為是國內的‘數學之星’,預定的未來‘菲爾茲得主’,而剛完成的梅森素數研究,連續找到幾個梅森素數,被國際媒體不斷的報道,影響力比‘阿廷常數’的研究還要大。

國內外媒體都開始用‘王氏猜想’來形容他對梅森素數研究的成果,國際數學會都在等待著成果的正式公布。

這就讓解聘王浩的東港大學,似乎是淪為了高校圈的笑柄,他們竟然因為一個‘未經詳細調查’的實驗數據錯誤,就解聘了一個前途無量的天才數學家。

不管數據錯誤是不是王浩的原因,對東港大學都是負面影響。

更何況,輿論普遍認為其中肯定有問題,否則為什麽會沒有詳細調查,就把問題歸在一個剛進入實驗室三個月的助理研究員身上?

助理研究員,說白了就是實習生啊,一個項目出問題,竟然歸在實習生身上?

肯定有問題!

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第二天早上東港大學領導層,就在教務樓組織開了個內部小會。

其中職位最高的就是東港大學副校長董錦,他是大學內實權最高的副校長,同時也在市裏任職委員,平時工作還是很忙碌的,但學校發生這麽大的事情,還是抽出時間過來解決問題。

作為東港大學的實權副校長,董錦對事情本身並不了解,材料實驗室出現的問題,可以說就是內部研發的問題,和其他沒有牽連,而學校一個小小的講師被解聘,也根本不可能讓他留意到。

現在就不一樣了。

這個小小的講師完成各種成果,有了很大的學術名氣,放在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也給東港大學帶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董錦知道必須要出面了,否則學校的聲譽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

這是有關實驗室事件的會議,材料實驗室的主要負責人陳建林、馬文鈞都被叫了過去,只有周曉龍則是因為請假不在沒有來參與。

因為是內部針對事件的會議,就沒有那麽多繁瑣的開頭了。

等人來的差不多了,董錦直接就問向陳建林,“陳教授,你來說說吧,這個事情具體是個什麽情況?到現在,我還只知道網上說的那些。”

其他都看向了陳建林。

陳建林帶著凝重站了起來,嚴肅的說道,“我們也注意到了外面的輿論。但是事情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研究是我主導的,後來就發現了初始的實驗數據錯誤。”

“這個項目上負責數據工作的,主要有兩個人,一個是馬文鈞教授,另一個就是王浩。”

“是王浩教授。”宣傳科的主任提醒了一句。

現在召開的是內部會議,但若是被傳出去,說東港大學不尊重王浩,也許就會引起新的輿論問題。

“抱歉,是王浩教授。”

陳建林也更正了一下稱呼,繼續道,“這個項目上,王浩就是負責計算工作,馬文鈞教授負責數據分析,我們內部調查,綜合最初的實驗數據,發現就是在提交分析的數據上出錯的,而且不是一個錯誤,是一系列的計算錯誤,正因為是這樣,所以事情才會發酵傳到媒體上被報道出來。”

“記得當時,學校也是迫於壓力才解聘了王浩教授。”

教務主任黃益春跟著點了點頭,“這個事兒是有的,數據錯誤很嚴重,還傳到了媒體上被報道出來,所以我們才開會決定解聘王浩教授。”

董錦看向了馬文鈞,“馬教授,你來說說。”

馬文鈞站起來道,“是這樣的。我在材料實驗室,主要負責數據分析,詳細來說就是數據挖掘得出結論,以引導實驗繼續展開,需要根據提交上來的數據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