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新的研究方向:哥德巴赫猜想!

楊淵說起做出了兩套數據方案,風壓測試評估數值都低於20,實在太讓李建華一行人驚訝了。

李建華長期從事戰機設計,是國內最有名的戰機設計專家之一。

他所帶的團隊裏有專門的動力組,動力組的人也都是頂級空氣動力學專家,長期從事飛機飛行的空氣動力學研究。

戰機的低空飛行動力研究,就是戰機飛行動力研究的重中之重。

他們只是一個動力組,研究的內容還比較雜,目的也是為了給飛機設計提供支持,而不是研究理論的內容。

但是他們也是非常專業的,很明白風壓測試評估數值低於20代表了什麽。

那就是國際最先進水平,國際最先進的戰鬥機,進行低空飛行風壓測試評估也不可能低於20。

國內軍事科技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某些方面已經趕上了國際水平,但要說研究上超越了國際水平,確實是在說大話了。

楊淵團隊的研究目標,定的也是非常高的,說出來就是風壓評估數值低於20,但做項目研究,目標就只是目標,而一般都是達不到目標的。

風壓評估數值低於20,就只是最理想的結果。

現在聽到了楊淵肯定的話,在場兩個空氣動力專家都直接質問、反駁,因為他們實在太驚訝了。

楊淵並不在意被質疑,他當然知道對方為什麽失態,只是得意的說道,“我們是有高人相助啊!”

“知道西海大學的王浩教授嗎?那是超級天才。”他說的豎起的大拇指,“在偏微分方程領域,在ns方程研究上,誰還能超的過他?”

“別說是國內了,國際上都難找!”

這句話說出來讓人感覺像是說大話,但加上了‘西海大學王浩’的名字,李建華一行人就沒有再反駁了。

王浩實在太有名氣了。

過去一年裏,他就是在輿論上出現最多的數學家,出現的頻率,甚至比一些‘熱點數學家’、‘網紅學者’的還要高。

有些數學家會因為某些事件上了輿論,就會被討論很長一段時間。

王浩則是連續因為某些事件登上輿論,而且他被報道大部分都是因為驚人的成果。

比如,梅森素數。

他連續找到了好幾個梅森素數,直接震動了國際數學界,以個人的研究成果,差點‘擊垮’尋找梅森素數的GIMPS,GIMPS也因此和王浩進行合作,才能夠繼續開放運行支持用戶進行梅森素數的搜索工作。

再比如,角谷猜想的證明。

國內來說,角谷猜想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數學猜想,知名度可以說僅次於哥德巴赫猜想。

王浩完成了角谷猜想的證明,一下子被認為是世界頂級的數學家之一。

等等。

在前一段時間,王浩的成果也登上了媒體輿論,是有關‘NS方程求近似解’的研究。

學術圈裏的人都感覺很奇怪,因為這個成果普通人是看不懂的,即便能看懂,大概也不會有興趣。

結果在成果發布前一段時間,好多人都在討論NS方程求近似解的重要性,然後就有消息稱,王浩的論文就被刊載在四大頂級雜志之一的《數學新進展》上。

這就感覺前面是在給王浩造勢。

但是,消息靈通的人還是能知道,前面就是有人故意引導輿論,很可能就是蘇東大學的傅春傑,只不過沒有人有證據而已,結果傅春傑好像偷雞不成蝕把米,完全成了在給王浩造勢。

從楊淵的口中聽到了王浩的名字,李建華一行人反而是有種‘原來如此’的恍然感。

但是,他們依舊非常驚訝,因為他們知道其中的難度。

低空飛行動力風壓研究最主要就是解決數值的平衡性問題,其中肯定會牽扯很復雜的偏微分方程組。

這種方程組比單一的NS方程還要難,幾乎只能用代入數值的方法求近似解組。

方程組是沒有固定解的,可以說有無數的解組。

從中尋找適合的解組方案,難度都有些無法想象,他們往常就只能論證數據,然後進行實驗驗證。

這樣就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經費,還不一定能夠找到好的數據方案。

會議室裏的人仔細琢磨了好半天,李建華忽然開口問道,“王浩教授,不會是已經完成ns方程的解析了吧?”

“這不可能!”馬上就有個否定。

楊淵也搖了搖頭,“我仔細注意過數據,他應該是有自己的方法去求取近似解組,而且能夠讓解組更近似精確解,或者說找到一種平衡。”

“我也不太理解。這種事情只能問他本人才知道了。”

“不管怎麽說,王浩教授提供給我們兩組解,價值千金啊!”楊淵感慨著搖頭。

李建華也點頭道,“這種研究確實是價值千金,想必王浩教授也花費了很多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