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們的研究是錯誤,但你們的研究太重要了!?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難度才只有S級?”

王浩確實感到非常的驚訝,他之前一直都認為世界頂級的數學難題,難度都會是S+級,就比如NS方程。

但仔細想想,也可以理解了。

NS方程可不單單是一道數學難題,而且是一個系統性的研究,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才能入選千禧年七大數學猜想之一。

哥德巴赫猜想非常有名,卻沒有入選千禧年數學猜想,原因之一就是,它就只是一個和素數有關的數學題目。

當然也不能以千禧年數學猜想,來評判一個研究的難易程度,畢竟裏面存在一些人為判斷的因素。

換個角度來說,對比角谷猜想就可以理解了。

角谷猜想只是S級研究成果的‘附帶研究’,研究主要是解決一類問題的數學方法,其中就包括了角谷猜想,也包含其他的猜想和問題。

這個研究主要成果是數學方法,而不是方法能解決的問題。

哥德巴赫猜想是素數有關的題目,比角谷猜想的難度稍微高一些,但終究來說,只是一個數學題目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說,S級的難度已經很高了。

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知名度高,主要原因就是它很容易理解,即便是小學生都能夠弄懂,甚至還可以深入思考一番。

另外,就是猜想已經流傳了兩百多年,並不斷被數學界提出,自然會變得非常有名氣。

以此,王浩也對於系統對於研發項目的難度判斷,有了更細致化的了解。

簡單來說,D級以下難度就是普通的題目。

D級難度,已經達到了科研級別,都可以說是創新式的研究。

C級難度,已經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或者難度高很多,達到了普通SCI級別,有些優秀的應用研究,會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B級難度,都可以說是頂級期刊水平,研究不一定有多大的應用性,但難度肯定是非常高的。

A級難度,不是一般能解決的問題了,就像是大數相乘算法的創新,類似難度的問題也許十幾年,二十幾年沒有進展。

S級難度,已經是最頂級的研究,難度最高的題目,每一個S級難度的研究都可以說是震驚世界的。

S+級別難度,就很難做出判定了。

王浩對S+級難度的理解,就是系統性的工程,或者可以帶動理論或科技取得巨大進步的研究。

在確定了要做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之後,王浩也開始了先期工作。

他首先找到了一大堆的相關資料和論文。

然後,開始研究。

這些論文都是和哥德巴赫猜想有關的論文,其中也包括陳景潤先生對於‘1+2’的證明論文,論文的名稱是《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1+2,指的當然不是1+2=3。

哥德巴赫猜想出現在1742年。

當時哥德巴赫給歐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

然而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

不過歐拉還是進行了很多研究的,他在給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回信中提出了另一個等價的版本,也就是現在流傳最廣的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1+1’的說法。

1+1,說的是兩個質數之和。

陳景潤證明的‘1+2’,則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

他所利用的方法就是最經典的‘篩法’。

歷史上,所有哥德巴赫猜想相關證明進展,利用的都是篩法,篩法,也就是篩選法,理解起來很容易。

首先把自然數按次序排列起來,從數字1開始,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要劃去。

第二個數2是質數留下來,而把2後面所有能被2整除的數都劃去。

2後面第一個沒劃去的數是3,把3留下,再把3後面所有能被3整除的數都劃去。

3後面第一個沒劃去的數是5,把5留下,再把5後面所有能被5整除的數都劃去……

這樣一直做下去,就會把不超過N的全部合數都篩掉,留下的就是不超過N的全部質數。

這個方法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因為篩選過程是無窮盡的,就必須要用到數學分析方法,涉及到的是組合數學問題。

組合數學,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為離散數學。

廣義上來說,組合數字的分析就是離散數學,但實際應用來說,狹義的組合數學是離散數學除去圖論、代數結構數理邏輯後剩下的部分。

離散數學,就是王浩的‘拿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