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50萬講座費、實驗成功以及能力升級

王浩重新審視了白板上的內容,隨後再轉過頭表情有些無奈。

他覺得講解已經夠精細了。

這只是一個計算、分析方法而已,並不是證明方法的有效性。兩者的難度,都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

李建華三人則感覺非常的尷尬。

趙新都有點不想讓李建華說話,他們兩個還能聽懂一部分,但只是前面三分之一不到的部分,後面就有些跟不上了。

他們自然知道李建華為什麽都聽不懂,因為最前面就有很多很深奧的數學內容了。

在後面則是牽扯到非常高深的離散數學、泛函分析等內容,他們也就很難再跟上。

李建華尷尬了好半天。

他發現自己預估錯了難度級別。

想想也知道了。

那可是對於偏微分方程組的解析,而偏微分方程組中,有兩個是不能求解的NS方程,即便想做分析都很困難,更不用說,求出整個偏微分方程組的近似解組了。

這個難度比分析單一的NS方程要高上好幾個級別。

李建華深吸了一口氣,問道,“王教授,像是崔勛年拿過來的方程組,你用這種計算方法,求解一組近似解組,需要多久?”

王浩仔細想了一下,說道,“我最開始是找出六個解組,後來就是對每個解組進行轉換分析,每一個解組進行了三次轉換,再繼續就太過復雜了。”

“如果是一組近似解組,轉換三次,大概需要四個小時到六個小時左右吧。”

他說著搖了搖頭。

這種繼續求取近似解組的方法,每一次分析都會更加的精細,涉及到的計算分析也會更加的復雜,甚至可以說,難度是成倍數級別上升的。

第二次轉換比第一次轉換,需要的時長多一倍以上,而第三次轉換又比第二次轉換需要的時長多一倍以上。

他的計算大部分時間都耗在了第三次轉換上,所以就沒有再繼續轉換了。

主要因為感覺耗費時間太長,提升也不大了。

四個小時到六個小時,時間聽起來並不長,不過仔細想想,王浩的水平能力,而且是他自己創造的方法,還需要幾個小時時間。

換做是其他人用同一種方法,估計要用幾天時間?

幾十天?

“時間再長也沒關系,關鍵是能做出來!”

“但是,現在主要是聽不懂啊……”

李建華思考著看向王浩,說道,“王教授,跟你直說吧,你在這裏講的東西,我們想聽懂,太難了。”

他說的有一些頹喪,但還繼續道,“王教授,你有沒有時間?能不能到我們研究所開個講座?你這個研究對我們飛機設計實在太重要了。”

“當然,我肯定會把事情上報,你的研究還是你的研究。我們也會幫忙總結起來。”

“講座,你也不用擔心,我看過材料院的申請,好像是五十萬,對吧?”

“沒問題!”

李建華一咬牙說道,“我們也出五十萬!”

他開口說講座費50萬,是有一定底氣的,要是沒有過材料院的申請,別說是五十萬講座費了,即便只是二十萬、三十萬,他也不敢打包票。

但是,已經有了材料院的‘前科’,情況就不一樣了。

王浩到材料院做個講座,拿了50萬講座費,還受到了材料院上下一致好評,包括武鋼的專家都給予了絕對的肯定,高分子實驗室的評價也不錯。

現在是請王浩到飛機設計所做講座,有了103所的報告,王浩的研究,對於飛機設計重要性不用多說,航空集團會牙疼一番,最終還是獲得審批。

如果不審批,到時候有話說,“同樣是王浩教授的講座,為什麽材料院能審批,我們沈城飛機設計研究所就不能審批呢?”

總之,李建華是很有底氣的。

王浩聽到說有五十萬的講座費,還是猶豫了一番,“我並不是不想去,而是最近有個實驗要做。”

“這樣吧!”

他想想道,“下個月初,我看看,有時間我就過去。”

“好,那就這樣說定了。”李建華確實很著急,他迫不及待的想了解計算方法,但這種事情也急不得,畢竟是一個很復雜的計算分析方法,講解了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理解了再運用起來,也需要一段時間。

而且他還想著召集更多的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的專家一起來學習一下。

五十萬,不能白花啊!

等王浩談好了以後,李建華三人一起走出了計算機實驗樓,他們一邊是期待王浩的講座,一邊也感覺有些頹喪。

趙鑫兩人的感覺更明顯,他們就是專門做外形設計計算工作的,現在他們就感覺做研究實在太難了。

回顧歷史。

在幾百年前的時候,工匠根本不需要文化,只需要經驗和手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