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飛機總設計來訪,王浩:只是個簡單的研究!

科學院。

超導物理實驗室,核磁共振研究辦公室。

幾個院士、研究員,正坐在辦公室裏談起最新的實驗,他們做的是超導的理論研究項目,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法研究超導的原理、機制。

這個研究是超導的基礎理論研究。

因為最新的實驗沒有能夠達到預期,幾個人談的時候,心情都算不上好,但其實沒有預期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理論機制研究難度本來就很高,項目已經持續了十個年頭,也很長時間都沒有進展了。

好在國家對於前沿的超導研究非常重視,項目資金源源不斷的供給。

張忠賢院士已經有六十歲了,他就是項目的主要帶頭人,也是國內著名的超導專家,他鼓勵說道,“這次的實驗沒有達到預期,但也算是為下一個實驗打下了基礎,也不要太在意了。”

旁邊的研究員周鵬程搖頭感嘆道,“我們很長時間沒有成果了,我感覺超導的理論研究,已經達到了瓶頸啊。”

其他人聽了都沉默不語。

這是實話。

超導現象,指的是導體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狀態。

超導現象已經發現了上百年,超導技術也出現了幾十年,一直都被認為是前沿科技,但因為使用條件限制,至今還無法大規模應用。

現在超導行業都在研究如何突破技術瓶頸,而理論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行業內的人都認為,理論上沒有更高一級的突破,技術上大規模運用是很困難的。

理論研究,限制了技術的發展。

正因為如此,各個國家都不斷投入研究超導的理論機制。

另一名研究員,科學院電工所的向乾生,開口道,“正因為如此,才會支持超導相關各個方向的研究,去年的時候,就連西海大學的小實驗室,都申請到了理論研究項目,說什麽研究超導反重力現象。”

他說著還搖了搖頭,明顯是不看好。

‘交流重力’的理論出現了三十年,真正被報告有實驗發現則是在二十年前。

作為國內最有實力水平的科學院超導實驗室,他們自然也做過相關的研究,後來發現想復刻實驗都無法做到。

在這個項目上,他們花掉了兩千萬的經費,卻連一點發現都沒有。

後來,只能放棄。

他們是科學院下屬國家重點實驗室,有科學院的院士、研究員,每一個拿出來都能說是超導方面的專家,花費兩千萬經費什麽都沒有發現。

西海大學的物理實驗室,申請個兩百、三百萬經費,想有什麽成果?

怎麽可能!

周鵬程也跟著道,“這種項目,明顯就是找個噱頭申請點經費,誰都知道,不可能有發現。”

張忠賢道,“這也說明國家在這方面重視啊,超導研究太關鍵了,這可能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技術,而理論研究,就更是重中之重。”

幾個人又開始搖頭嘆氣。

不管別的小實驗室怎麽樣,他們的研究確實陷入了瓶頸,在想在某個方向有突破是很困難的。

這種瓶頸甚至讓他們不知該怎麽設計實驗繼續去研究。

當然,針對超導理論機制的研究,陷入瓶頸沒有成果也是正常的,就需要不斷的總結,不斷的研究,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

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

王浩說要參與到實驗中,自然就是真正參與進去了。

第二天他就到了物理實驗室,和其他人一起準備新的實驗,也對於實驗的方方面面做了詳細的了解。

然後他發現實驗設計的非常粗糙。

這主要是因為,已知的資料內容非常少,他們只能根據資料內容,試著去復刻實驗。

那些資料真真假假還很難說。

王浩對實驗了解的更少,他只是旁觀去了解一些內容,並沒有參與到實驗準備中。

另外,實驗準備也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因為有一部分材料需要特別審批,有的購買起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最少也要一個星期以上。”何毅估計了個時間,“上一次實驗耗費的材料太多了,我們需要購買新的材料。”

王浩問道,“這一次實驗和上一次有什麽不同嗎?”

“這個……”

何毅猶豫的想了一下,“我和肖教授商量了一下,覺得應該采用新的導體布局方法。”

“只是導體布局麽……”王浩聽起來都覺得有些不靠譜。

何毅也知道有些不靠譜,但他沒有其他的辦法,因為相關的資料太少了,只能一次次的試著去設計。

王浩思考著道,“這樣,你們先不要急著準備材料,經費是有限的,我們先整體的研究一下,想好了具體怎麽樣實驗,再去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