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NS方程的重大進展?王浩:肯定是錯誤的!

劉榮興是個實幹主義者。

他在電話裏和王浩把研究的事情說了一下,就直接派人過來了,第二天下午的時候,來人就已經到了西海大學。

來人有三個,一個是氣動力模擬辦公室主任胡育群,還有個是研究員趙曉峰,另一個是副研究員高明。

王浩、張志強一起在梅森數科學實驗室招待了三人,他們互相客套一番,話題快速轉到了項目研究上。

胡育群道,“王教授,我們是要做一套全新的氣動力學特性模擬仿真系統。”

“就是飛行器的模擬系統?”王浩問道。

“可以這麽理解,只不過我們主要為了登月做準備的。”胡育群道,“重型火箭,包括載人飛船,氣動力模擬需求非常高,而現在的系統精度已經不夠了,尤其是在火箭方面,這是最大的難題。”

王浩聽的很感興趣,就多問了幾句。

胡育群也做了簡單介紹,其實也不是什麽秘密。

外界都是知道的。

航天局早就有了載人登月項目,大部分技術都已經攻克,但有一項技術,想突破還需要幾年時間,就是重型火箭的問題。

國內的常征系列,有好幾個型號的運載火箭。

但實際上,這項技術上還是落後於阿邁瑞肯和熊國的,因為國內暫時還研制不出重型運載火箭。

如果是要進行載人登月,就必須制造出能夠搭載載人飛船、載重足夠高、速度足夠快的重型火箭。

這種火箭預計還需要幾年才能夠制造出來。

在火箭真正發射之前,需要進行很多的模擬測試,他們必須要把原有的氣動力特性模擬仿真系統進行升級,才能夠在計算機上進行更高精度的模擬。

這就是大問題。

他們原有的氣動力特性模擬仿真系統已經很完善,再想要進行升級牽扯的就是裏面的算法精度了。

而算法精度,並不是單純程序邏輯問題,和底層的數學邏輯直接相關。

這個研究直白說,就是模擬火箭發射的情況,其中牽著最有難度的就是氣動力問題的運算。

最底層還是偏微分方程的運算問題。

胡育群道,“我們最開始是找航天空氣動力研究所,想把算法的部分讓他們來做。”

“但是,他們也說底層運算上還是有難度,想有突破非常的困難。”

“如果只是在程序上進行升級,效果肯定不理想,直白說吧,我們需要更高的運算精度。”

“聽沈城動力所那邊說,您在那邊做了一個講座,和空氣動力的運算直接相關,西海大學新建了計算機實驗室,您就是直接負責人,所以劉司長就讓來問問您……”

“您看這個……”

王浩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起了詳細情況,“你們說的仿真模擬系統,一般外圍的程序,我們肯定能做,但是核心算法,你還是要詳細說說,我才能確定下來。”

聽到王浩這麽說,胡育群倒是放心了。

他最擔心對方不了解就一口答應下來。

到時候,項目做不出來,經費耗掉還是小問題,時間可是拖不起的,他們的研究必須要跟上進度。

這次是趙曉峰和高明來說,他們對於氣動力仿真模擬系統非常了解,還參與過核心算法的構建。

趙曉峰道,“其實還是方程解析問題。我們需要在復雜方程中找到通用算法,這個算法得出的結論必須接近實際。”

“像是火箭的各個部分,情況都不一樣,需要輸入很多的參數,還要考慮大氣密度問題,甚至需要考慮遇到特殊雲層的情況。”

“相關聯的參數很多,就會形成很多復雜的運算,有些方程無法求解的,即便能夠求解,過程太復雜,也沒辦法利用固定的程序得出結果。”

“在氣動力模擬上,大多數都是近似運算,其中就牽扯到偏差值問題,我們需要運算的精度更高。”

“這就是核心算法主要解決的問題。”

胡育群補充道,“只要能完成核心算法,其他的要求不高,正常輸出圖像、數值數據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做整個系統,而是做出和核心算法關聯的部分,其他的,我們有其他部門來完成。”

王浩這次聽明白了,他琢磨一下就知道能做出來。

這個項目就是針對他的研究找過來的。

實際上,也是如此。

劉榮興最開始想找空氣動力研究機構完成這個項目,後來知道王浩做出了一項新的研究,能夠對偏微分方程組進行近似求解,而且能夠不斷的近似。

另外,王浩也是國際公認的頂級算法專家,個人就研究出兩種非常有影響力的新算法。

這樣自然是找王浩做核心算法才安穩,至於和核心算法有關的程序設計,就都是小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