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替代假設?高下立判?王浩:謝謝你的數學論證!

第二天上午,華人數學家大會正式開幕。

華人數學家大會的流程,參照國際數學家大會,大會的開幕式就是頒獎儀式。

首先頒發的是最有影響力的晨星數學獎,頒獎以後,獲獎人和嘉賓一起進行拍照,其他人也可以上台進行拍照。

在一系列針對晨星數學獎的活動結束之後,還會繼續宣布陳星應用數學獎、陳省身獎、國際合作獎、新世界數學獎以及泰康中學數學獎。

後面的獎項影響力比較小,就只有頒獎過程了。

等頒獎全部結束以後,邱成文上台做了一個工作匯報,順便說一下,歡迎所有人來參加大會之類,開幕式就結束了。

之後上午還有一些時間,留給邀請的嘉賓做工作報告或學術報告。

等到了下午的時候,數學家大會才算正式進入學術交流期,投稿通過的論文作者上台去做報告,中途還穿插著特邀學者的報告。

王浩是特邀學者之一,他的報告被安排在第二天上午。

在報告的時間安排上,會議組織委員會是和王浩商議過的,一則是因為上午的時間,大家的精神狀態比較好,二則是因為很多學者來參加大會,都是為了王浩的報告。

如果王浩很早就完成了報告,有些人當天可能就要離開了。

如果把報告安排的第二天,有些學者第一天也會認真的聽報告。

這個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但會議組織委員會明顯沒有考慮到《自然-物理》雜志新一期的發布時間。

《自然-物理》雜志新一期發布時間,和華人數學家大會開幕是同一天。

因為能在網站上查看論文,結果上、下午的時間裏,好多學者就悶頭看著論文,根本沒有認真去聽其他人的報告。

這幅場面讓邱成文感到很郁悶,但他還沒辦法說出什麽,因為就連他都在低頭查看論文。

相比王浩的研究成果來說,大會上做的普通報告或工作報告,根本沒有什麽可聽的。

好在多數人還是很認真的,只有那些頂尖的數學家們在查看王浩的論文。

華人數學家大會還是有一定含金量的,很多國外的華人數學家,也包括一些在國外工作的華僑數學家,都會來參加華人數學家大會。

其中也有很優秀的報告。

比如,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徐春雷,做了一篇線性幾何方面的研究報道非常精彩。

“這是一篇足以獲獎的研究。”邱成文滿是贊嘆的點評道,“有了這個研究,徐春雷能拿一個名校正教授offer了。”

另外,還有一篇數論領域的研究也非常的精彩。

王浩和邱會安坐在一起聽著數論的報告。

等報告全部完成以後,王浩對邱會安說道,“如果中途有什麽不懂的,就直接站起來提問,沒有關系。”

“你這個年紀,沒什麽可丟臉的。”

邱會安聽著點了點頭,但仔細想想還是感覺很怪異。他也有二十三歲了,只和王浩相差三歲而已。

如果不考慮到雙方的身份地位,他們其實就是同齡人,結果王浩提醒他‘你這個年紀’?

邱會安默默搖了搖頭,左右看看還是感到有些緊張。他還是第一次來參加學術會議,而且還是跟著王浩一起來的,坐在了靠前的第二排位置。

他的另一邊是蘇東大學的黃錦教授,是一名國內少見的理論物理學家。

黃錦的旁邊是田桂林院士,再旁邊是張益方院士。

前排不用說了。

第一排隨便找出一個,都最少拿過一個國際頂尖獎項,其中有三個菲爾茲獲得者,兩個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還包括沃爾夫、阿爾貝等其他的獎項獲得者,即便是沒有拿到過國際頂尖獎項,頭上也戴上戴著一個院士光環。

往後一看,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雖然邱會安大部分都不認識,但其中有個三十出頭的年輕數學家,可是敢當面去質疑王浩的。

“每一個都是頂尖的學者啊!”邱會安被一群大佬圍繞,感到了很大的壓力。

邱會安還是很有面子的,他只是王浩的學生,但王浩還是對他做了介紹,“我的學生,研究生,正在研究勒讓德猜想,我就帶著他參加個會議。”

一句話介紹,頓時讓其他人感覺邱會安是個天才。

勒讓德猜想並不是什麽大猜想,但數論中任何一個沒有解決的小問題,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很多人都記住了邱會安的名字。

邱會安自然也感覺有面子,但他知道面子是王浩帶來的,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爭取的。

他依舊感覺壓力很大。

在聽著講台上的報告之余,他也隨手拍了個短視頻,隨後發布在朋友圈裏,配上了幾個文字,“周圍都是大佬,亞歷山大/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