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科技競爭!超導材料新突破!外行指導內行?

“楊-米爾斯方程無法覆蓋所有質量,是因為湮滅力的影響?”

“湮滅力,幹預了楊-米爾斯理論?”

“一切都是因為湮滅力?”

王浩感覺自己得出的結論很荒謬,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楊-米爾斯理論,針對的是統一強力、弱力以及電磁力,來描述微觀粒子的漸進自由性,理論已經成為粒子標準模型構建基礎,而完善的前提是微觀只存在強力、弱力以及電磁力三種力的作用。

現在其中增加了一種湮滅力,楊鎮寧、米爾斯做研究的時候,肯定不知道存在湮滅力,他們所研究的楊-米爾斯理論,自然就存在一定的缺失。

具體表現就是楊-米爾斯方程的質量間隙問題。

王浩很確定湮滅力是存在的,既然如此,湮滅力導致楊-米爾斯方程的問題,一定程度上也就能理解了。

現在的結論只是一種基於微觀力學發展的思考。

湮滅理論體系還遠稱不上完善,王浩無法去做出有關楊-米爾斯方程問題的詳細論證,至多只能以湮滅理論的數學基礎,做出一定的數學邏輯解析。

“想完成這個研究,重心還是要放在量子物理上。”

王浩輕抿了一口咖啡,認真思考著,“就像是陳蒙檬說的,研究量子物理的那些奇點問題,找出湮滅力在微觀領域的體現。”

“只要能找出幾個位置,並以此完善湮滅理論的數學構造,一定程度上,就能以數學邏輯結合實驗來說明問題了。”

“所以,還是要研究量子物理……”

“或者說,理論物理!”

王浩感覺這方面的研究很棘手。

量子物理是一個很大的方向,而他要做的研究有很多,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再去做一個全新方向的研究。

量子物理包含的內容太廣泛了,就更不用說廣義的理論物理。

術業有專攻。

他不可能精通所有領域的知識,到那個時候,或許大腦都可能承受不住,而且時間是有限的,他想要在量子物理、理論物理領域,趕上國際頂尖的學者,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

也許是兩年、三年?

或許,更長時間?

王浩心裏有些不確定,他肯定是有一定基礎的,但要達到精通的程度,需要了解的知識太多了,“如果能有個頂尖的理論物理學家,一起做研究就好了。”

他思考著默默搖頭。

國際最頂尖的理論物理學家?

國內最缺少的就是理論物理領域的人才。

國內的代數幾何學者,就已經足夠‘稀缺’了,和理論物理領域相比,代數幾何的學者人數都能算的上是‘多’了。

那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比如,整個西海大學都找不出一個純粹的理論物理學家。

學校的物理教授們,大部分都是做材料、力學、電磁學等方面的研究,各項研究都是和實驗相關的,可以歸在‘應用物理學家’或‘實驗物理學家’行列中,以數學為基礎,發揮想象來研究物理的學者,可以說是一個都沒有。

一個都沒有,還找頂尖?

王浩很郁悶的想著,覺得還是要靠自己才行,或者找其他高校、機構的優秀學者一起進行研究。

這時候,辦公室的門開了。

欒海平帶著個金發年輕人走了進來,他進門以後就喊著,“王浩,來,我給你介紹一個天才,保羅,來自阿邁瑞肯加州理工大學。”

“——?”

王浩震驚的擡起了頭,和走在後面的保羅菲爾·瓊斯對視一眼。

保羅菲爾·瓊斯面無表情,只是平淡的伸出了手,“王先生,以後我們就是同事了。”

“……你好!”

王浩還沒有從驚訝中回過神來,他和保羅菲爾·瓊斯握了下手,就想拉著欒海平到一邊去說。

欒海平不在意道,“他不會說中文,沒關系。”

王浩看了保羅菲爾瓊斯一眼,還是問道,“他怎麽會來我們學校了?”

“我也不知道。”

欒海平道,“是我面試的,看了他的簡歷,我就覺得沒有什麽反對的理由,哪怕他不會中文。”

“那倒是。”

王浩也認可這一點。

雖然西海大學也是國內的重點高校,但和長期霸占世界前十的加州理工大學,根本就不在一個档次上,更不用說,保羅菲爾·瓊斯還是加州理工大學的正教授。

更甚至,他的主研究方向還是弦理論。

倒不是說弦理論有什麽特殊的,但世界頂級名校擔任正教授,也就是‘終身教授’,前提是一定有國際頂尖的研究成果。

理論物理的方向,有國際頂尖的研究成果實在太難了。

保羅菲爾瓊斯還非常的年輕,只有三十出頭的年紀,這個年紀的學者,放在任何領域能擔任正教授都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