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算出新粒子!帕森斯:叛徒?不,我才是真正的天才!

【任務三,靈感值+13。】

王浩看著系統消息的提示,都感覺非常的激動,不由得再次贊嘆一聲,“丁志強果然是個天才啊!”

靈感值+13!

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提升?

湮滅理論的數學構造任務,難度可是“S+”級別的,別說是一口氣增長13點,即便是增長2點都已經相當高了。

只要是能夠有增長,就代表了找到了研究方向。

現在一口氣增長了13點,也就代表了找到了‘通往完成研究’主要方向,如此重大的提升,實在太令人驚喜了。

王浩都感覺非常的激動,研究就獲得難以想象的巨大提升,他抓住了那一絲的靈感,知道正確的方向是什麽——

維度!

維度,說的不是三維、四維空間,而是說湮滅力和電磁力、強力以及弱力,並不是微觀體系同等的力。

現在已知微觀主要起作用的是電磁力、強力以及弱力,王浩一直都認為湮滅力是第四種力,也以此的基礎希望能構造湮滅理論的數學體系,後來就發現根本無法對湮滅力進行正面的描述。

現在他知道了原因,因為湮滅力不是和其他三種力‘同一維度’的存在。

可以這樣理解,存在湮滅力才因此存在了其他三種力,湮滅力就是電磁力、強力以及弱力存在的根源。

可以去想一個問題,宇宙是怎麽形成的?

按照大爆炸理論來說,宇宙最開始是一個特殊的奇點,短時間內突然能量爆發,才慢慢形成了宇宙。

宇宙還處在奇點狀態時,奇點內部會存在電磁力、強力以及弱力嗎?

那當然是很難想象的。

再舉個例子,黑洞。

史蒂芬·霍金預言了黑洞的存在,而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觀測到了黑洞,但黑洞周邊觀測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和現有的物理體系存在沖突。

很多理論物理學家的爭議是,黑洞內部的物理規則,和現有的量子物理體系存在巨大的差異。

正因為如此,有關黑洞內部物理特性的描述,暫時只能添加弦理論的數學內容進行描述,而不是以現有的量子物理相關的數學進行描述。

顯然,現有量子物理體系已經無法去描述黑洞內部物理機制了。

所以就牽扯到了一個問題,電磁力、弱力、強力,三種微觀世界起到重大作用的基礎力為什麽會存在呢?

王浩找到了答案-湮滅力,或者解釋為,空間擠壓。

湮滅力會湮滅極小的質量單位,而質量單位相互組合就能夠抵抗湮滅力,他們之間是怎麽樣進行組合的呢?

在超導的機制理論中,可以找到一個答案,粒子以特殊的排列組成的微觀形態,就可以化身成‘一個質量單位’,受到來自空間的湮滅力擠壓。

換句話說,好多單個承受湮滅力的粒子,以特殊形態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共同抵抗’湮滅力的陣營。

這就像是修仙小說裏所說的法陣一樣,可以讓法陣屏障整體承受外界的攻擊,而不是內部單獨的修士分別承受攻擊。

那麽質量單位是如何進行結合的?結合以後又是如此再形成粒子的?

不管結合方式是怎麽樣的,最初的動力都是受到湮滅力的驅動,才會逐漸形成各種各樣的結合形態。

復雜的結合過程中,就產生了三種可以檢測到的力——電磁力、強力以及弱力。

繼續想象……

“為什麽包括中微子、電磁波以及光子的速度都是光速呢?”

“為什麽光子速度下降就會逐漸消失呢?”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宇宙規則?”

“也許是因為像是中微子,電磁波以及光子都是不完善的組合形態,因為形態的不完善,就導致很容易被湮滅,他們必須要以光速前進,或者說是,被空間擠壓帶動著以光速前進,才能夠一直維持住不被湮滅。”

“而光速,就和湮滅力的強度直接相關,或者和宇宙空間的密度直接相關……”

“有道理啊!”

王浩繼續發散思維想象力,後面的內容他不知道是否正確,但湮滅力比其他三種微觀作用力維度更高,或者解釋為,就是三種微觀作用力產生的原因是肯定的。

……

在有了確定的方向以後,王浩就帶著巨大的期待開始做研究。

雖然腦海裏有一大堆想法,想要全面去塑造掩面力的數學體系還是很困難的,因為他發現依靠‘維度’定義,去對湮滅力進行描述是不可能。

湮滅力的存在衍生出了電磁力、強力以及弱力,其中牽扯到質量單位的復雜組合,他不可能單獨依靠想象,就能夠把質量單位的組合解析出來。

現在連質量單位是什麽都不知道,就只是一個定義代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