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確定新粒子,國際震動!愛德華·威騰:原來保羅是叛徒!

“葉輪機械的風壓問題上,我們一直都針對方案進行手動計算。”

“我們也想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計算,但是根本沒有模擬系統啊,葉輪機械風壓的計算是個復雜問題,國際上很早就有模擬系統,但是我們還沒有……”

“所以暫時只能手動進行計算!”

曾海玉發現王浩確實不知道,硬著頭皮進行了解釋。他們當然知道模擬做大批量計算更好,但根本沒有對應的系統,就是沒有相關的軟件。

這種軟件涉及到非常復雜的數學問題,想要進行開發難度是非常高的,可不止是口頭說說就能做出來。

曾海玉的解釋讓王浩明白過來,他發現自己想的有點簡單了。

王浩大體知道葉輪機械的風壓計算是怎麽回事,主要的計算難度還是在流體力學的近似計算上,但就像是航天局擁有火箭模擬系統,他下意識覺得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研究,也會有類似的模擬計算系統。

兩種系統看似不是一個問題,實際上,牽扯的主要難度都在於復雜方程計算上。

航空發動機制造的主要問題在於研究歷史比較短暫,國內是在三十年前,才正式開始航空發動機的研究。

當時的研究方法是,大量借鑒國外發動機的經驗,甚至說,只要能夠仿造出來就是成功,根本沒有設計方案問題可言。

研究真正牽扯到設計方案還是在近十年。

當國內自研的航空發動機性能穩定,並能夠裝配到高端戰鬥機上,才真正進入到自研更高端發動機的階段。

當到了自研高端發動機的階段,就沒辦法再去借鑒國外方案,才會有全新的‘構造設計方案’一說。

這是個快速轉變的過程,附帶的體系自然就會不完善。

葉輪機械的風壓計算牽扯到非常復雜的數學問題,可不是容易依靠計算機模擬計算的,航空發動機研究所方面,連模擬計算系統的開發都還處在論證階段。

所以針對幾種全新的設計方案,現階段只能采用手動計算的方式進行對比。

其實還是自研高端發動機,時間太過短暫的問題。

國際上擁有壟斷地位的航空發動機公司,研究航空發動機的歷史可以追溯上百年,自然擁有成套的專業體系,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擁有了專業的模擬計算系統,就是專門為研究航空發動機而開發出來的。

國內則是研究的時間太短,一些體系就沒有能夠跟上來。

王浩認真的想了想,說道,“你們的幾種方案想要確定哪一種更好,最好的方式還是帶入大量數值去計算。”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做解集函數推導對比,難度就實在太高了。”

“我也不知道是否能分析出來……”

他說著搖搖頭。

這個回答讓曾海玉有些失望,研究所為幾種方案爭論不休,而他們做計算卻無法得出確定的結論。

現在就連數學第一人的王浩都沒有辦法?

“不過……”

王浩的話音一個轉折,繼續道,“如果是做一套模擬計算系統出來,我覺得可以認真的研究一下。”

“這種系統對於你們的研究應該很有幫助吧?”

曾海玉都聽愣了,他下意識的反問一句,“真的?”

他說完自覺失言,馬上道,“王教授,我不是質疑你,但實在太驚喜了,要是能有一個模擬系統,我們就可以多想幾種方案去計算,以後就也不會有這方面的煩惱了。”

“葉輪機械的風壓計算實在是太重要了,有了模擬系統的幫助,航空發動機的研究最少能夠縮短三年以上!”

曾海玉說的一點都不為過,甚至還有些保守了。

航空發動機的研究有三大難關,一個就是提高發動機內部的增壓比,第二就是增強材料的耐高溫能力,最後就是解決內部部件的承力問題。

提高發動機內部的增壓比是排名第一位的,而想提高增壓比就是提升內部風扇葉片的增壓效率,風扇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能夠有一套完整的模擬系統,對於前期的方案設計以及後期的試驗都是非常重要的,就會大大縮短發動機研發時間。

一般來說,頂尖發動機的研發時間都是以年來計算的,一款最先進的發動機,用十年能夠研發出來,速度已經很快了。

有了完整的模擬系統的幫助,前期設計加上後期的實驗,研發速度提升三年是一點都不誇張的。

王浩說道,“曾教授,你也不用急著高興,先回去討論一下。”

“我們確實可以幫助研發一款模擬系統,但你也知道其中的難度,需要很多人參與……”

“當然,當然!”

曾海玉趕忙說了兩句,“我們以項目的方式進行合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