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王浩把路推平了,我他麽無路可走了啊!

半拓撲微觀形態研究組中,包括林伯涵、比爾卡爾,也包括羅大勇,幾個人一起研究的過程中,都已經‘習慣’了自己是個天才。

他們每個人都感覺,總是能冒出一些很好的想法。

當然,他們認為最天才的還是王浩,因為王浩把握住了大方向,對研究的把控能力非常強,就一直引導他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另外,在研究的過程中,王浩總是給人一種智珠在握、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哪怕他們有了新的想法,王浩也能夠第一時間理解,甚至比他們思考的還要透徹。

他們都覺得是因為和‘頂級天才’,也就是王浩一起做研究,才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天才。

實際上,一切都是《科研的回饋》帶來的效果。

《科研的饋贈》確實是很好的能力,到現在來說,《科研的饋贈》效果要比《教學的饋贈》強出不少,發揮的效果也更好一些。

這主要是因為研究的難度太高、門檻太高。

《教學的饋贈》帶來的大多是對知識基礎的理解,卻不能帶來太多的靈感和想法。

《科研的饋贈》則是偏重於靈感內容,而高難度的研究,往往最需要的就是靈感。

不知不覺中,《科研的饋贈》效果也有了提升——

【《科研的饋贈》(等級二),當你和其他人一起專注於某項研究時,你的講解會提升其他人六倍的靈感獲取,同時,其他人對於靈感的正確理解和思考,會百分之百回饋於你。】

【能力提升任務,第二階段,參與並完成四十種實驗研究。】

《科研的饋贈》能力,原來的效果是‘提升四倍靈感獲取’,而現在則變成了‘六倍’,效果自然是有了很大的加強。

在能力獲得提升的同時,能開啟的任務數量也增加了一個,也就是‘任務五’。

‘任務五’,來的剛剛好。

現在系統任務界面已經有了四個任務——

任務一,揚·米爾斯方程的研究,難度S+。

任務二,則是半拓撲與代數表達,也就是弱化霍奇猜想,難度S。

任務三,湮滅理論的數學構造,難度S+。

任務四,則是CA005半拓撲微觀形態的構造,難度S。

以上四個任務有兩個都是S+級的難度,有兩個則是S級的難度,S級的難度的研究是可以完成的,但也需要不短的時間,S+級難度則是很需要時間和運氣。

現在能多出一個空白的任務五,也不會在需要建立新任務時,尷尬的發現沒有了空缺。

“只是研究的難度都太高了,好在每個人都很天才……”

王浩思考著。

《科研的饋贈》效果確實很不錯,但前提是合作對象非常優秀,才能夠在研究的過程中產生靈感,像是一些學者做研究根本沒有靈感,別說是增加六倍了,即便是增加六百倍,也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在面對跨學科、難度極高的研究時,還是和一些天才一起做研究速度比較快,效果也要比自己悶頭做研究好太多了。

這就是合作研究的好處。

當到了最頂級研究的程度時,普通學生就很難再提供靈感類的進展了,因為研究的門檻實在太高,一般的學者都根本弄不懂,達不到研究的門檻。

單單是研究所需要的基礎,就可以刷掉大部分學者,更不用說普通學生。

甚至說,在研究的過程中,有些內容就連他們自己都搞不懂。

這主要是因為研究跨越了學科,半拓撲的代數表達包含了拓撲學、代數幾何,還有復雜性理論研究,也包括復雜幾何學,基礎還是原來的半拓撲構造。

如此多的高深學科內容放在一起,偏重於某個方向的研究時,就只有單方向的學者才能弄明白。

王浩是特殊的那一個。

不管研究到底有多麽的深入,難度究竟有多麽高,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從頭到尾把所有內容都弄明白,所以他才是最核心的人物。

在林伯涵提出了有效想法後,幾人就開始進行了下一步的研究,他們已經找到了明確方向,研究的過程中也紛紛發表看法,“我們是以特例的表達,展開做整個半拓撲表達內容的研究,就必須要給所有的特例表達做總結。”

“特例表達涵蓋的範圍越多越好。”

“分析需要詳細的邏輯分析,所研究出的方法,也肯定有邏輯分析內容……”

“難度很高,我認為也可以從半拓撲和拓撲的區別上入手……”

“……”

每個人都在發表著自己的看法,也耐心的做補充研究。

他們所研究的是半拓撲表達的通用公式。

通用公式是總結起來肯定是非常復雜的,而符合通用公式的半拓撲結構就可以通過求解和分析,找出其去對應的代數表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