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競爭?呵呵。劉明坤:王院士,就是不聽勸、太固執了!

在梁靜葉的小組離開以後,王浩馬上就寫起了項目申請資料。

SMES儲能電池的研究,可不是臨時做出決定的,反重力應用於航空航天是大方向,他們和航空集團有合作,也一直都有研發反重力飛行器的計劃。

雖然已經有了反重力技術,甚至減重已經能超過百分之九十,但想要制造飛行器還是很不容易的,其中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反重力設備本身非常的重。

第二就是制造反重力場,需要高強度持續的電功率。

這兩個問題中,每一個想要解決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早在一年之前,他們就有制造高功率電池的想法,只不過一直在投入其他方向的研發,飛行器其他方面的論證也沒有解決。

現在航空集團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都已經制定了大方向,才明確要研發反重力飛行器。

王浩的研究組,也包括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研發的自由度是比較高的,甚至可以不打報告,直接投入做研究。

但是開啟一項重大的研究還是要成立研究組。

一方面是方便招收相關人員,最好是上級以及航空集團幫忙組建研究團隊。

另一方面也牽扯到大規模研發資金的使用問題。

正常遞交申請材料以後,自然就不會有什麽問題了,上級部門以及航空集團,也會給予支持,研究就會順利很多。

……

其實就像馬學兵的判斷一樣,上級部門早就對潘東的SMES技術團隊不滿了。

在阿邁瑞肯方面宣布即將建造大型的SMES儲電基地後,上級部門就更加不滿了。

潘東的SMES技術團隊,擁有足夠充沛的經費,還有超導工業公司支持的最高端材料。

為什麽投入研發了兩年時間依舊沒有成果?

他們所制造出的實驗品,有一系列的問題想要解決,完善似乎是遙遙無期。

針對一個大型項目來說,花費幾年、十幾年進行研究也正常,但在國際超導領域激烈競爭的大背景下,研究的時間延後太多,就有些無法接受了。

當看到王浩提交的資料,知道他將會組建團隊研發SMES電池後,上級部門馬上就給予了批準,甚至還讓潘東的團隊配合提交材料,來幫助加快王浩的研究速度。

上級部門想的也很簡單,“SMES電池太高端了,不一定能研發出來。但即便是研發不出來,能完善SMES技術也不錯。”

“單單靠潘東來做,估計還要等很長時間。”

“現在是兩個團隊一起做,就有了競爭,有競爭才有動力……”

……

王浩提交了資料以後,就很淡定的等著團隊組建,以及上級部門、航空集團的支持就可以了。

類似的事情,也根本不需要他插手。

等一切都準備好,他的工作就是率領新團隊做研究。

當時間空閑的時候,他還是會研究一些理論的問題。

在湮滅理論的問題上,王浩已經很少去專門做研究了,因為國際上有很多學者都在做相關的研究,近兩年時間也有了大量的成果。

他一個人做理論的研發,即便是效率再高,也不可能比得上幾百、上千人,尤其牽扯到一些普通的領域,根本就沒有必要。

對於王浩來說最有吸引力的,還是和‘任務二’有關的內容。

【任務二:尋找增大空間擠壓的現象(難度:S)。】

【靈感值:11。】

這個研發任務的難度是S級,正常S級難度的任務,幾個月時間怎麽也夠了。

顯然。

‘尋找增大空間擠壓現象’,依靠的並不只是理論、思考,需要的更多是‘運氣’。

如果能發現一種現象和增大空間擠壓有關,靈感值肯定能夠快速增長。

過去的兩年時間裏,任務也只增長了十一點靈感值。

這個數字可以說非常可憐了。

現在王浩唯一知道的是,‘增大空間擠壓現象’和兩個因素有關,一個因素就是反重力,準確的說是‘降低空間擠壓場’,或者稱作是‘質量場’,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磁場。

“增大空間擠壓,和磁場直接相關……”

“什麽現象和反重力、磁場,都有關系呢?肯定不是現在的反重力實驗……”

王浩參與過無數次的反重力實驗,為了尋找增大空間擠壓的現象,他還專門去設計過幾個實驗,可惜到最後一無所獲。

一直到現在,他也沒有找到準確的方向。

“難道還需要進一步的論證電磁力?”王浩思考著,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他之前以湮滅理論,完成了電子相關的論證,某種程序上,已經關聯到了電磁力。

結果也沒有能讓‘任務二’提升一點靈感值,就說明論證電磁力的方向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