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研究完成了?可是,才剛三個月啊!

前期論證總計花費了一個月時間。

所有的設計方案都是王浩一手敲定下來的,有一些小的細節性的設計問題,王浩也會仔細的看設計,隨後確定制造方案。

研究組裏的一些人,對於設計敲定的過程,都感覺到不可思議。

正常來說,項目組負責人不會關心到細節化的設計,比如制冷系統的部分,制冷管道的排列有好多種方式,一般都是專門負責的小組完成的。

如果後續實驗出問題,肯定是負責制冷系統的小組,去研究解決方案。

項目負責人的工作是把握整體,而不是細節到每一步工作。

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王浩的工作,都可以用‘事必躬親’來形容。

在研究組很多人眼裏,王浩的‘事必躬親’,可不像是諸葛孔明那樣,他似乎不會去‘認真’處理每一件事。

在一些細節的設計問題上,他只是看了幾個設計,要麽直接選擇一個,要麽進行了改動,然後就敲定下來。

這也導致研究組有好多人並不信任王浩。

因為他們不知道王浩為什麽會選擇那樣的方案,王浩也沒有具體給出解釋。

實際上,王浩當然知道方案選擇的原因,但因為工作量實在太大,他也沒有時間去耐心的解釋。

現在重要的是完成設計,就只是敲定方案,就用了一個月時間,可想而知,研究具體有多麽復雜。

科技應用並不像是理論,他只需要悶頭做研究就可以了。

現在設計出最終方案並不是成果,他們需要根據設計方案在制造出對應的裝置,還要不斷的測試、調整、完善。

可以說,設計方案出台,也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王浩唯一的感覺就是非常的耗費時間,他習慣於高效的工作,甚至希望馬上就制造出設備。

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王浩也知道研究組好多人對他敲定設計方案的做法感到不滿,但他並不是很在意。

這就是地位帶來的想法差別。

哪怕是副主任劉明坤,個人地位上和他也是天差地別,他需要交代工作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向研究組的人證明什麽。

現在他需要的是,做出對應的實驗裝置,是真正的制造出完善的SMES儲電裝置。

其他人怎麽想都不重要。

另外,所有人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夠完成研究,他們在目標上最少是一致的。

只要能夠更快更好的完成研究,即便是出現一些研究過程中的分歧,到最後也都沒關系了。

不過王浩也知道人心的重要性,他有些擔心制造裝置的過程中出現問題。

所以他專門找到劉明坤談了談,“劉教授,我們一起工作了一個多月,我不管你是怎麽看的,怎麽想的。”

“現在我已經把設計方案提交上去,下一步就是制造實驗裝置。”

“我希望實驗裝置和我們的設計完全一致,不管是整體上、還是細節上。”

王浩所說的幾句話都是發自肺腑的,但同樣口氣也有些重,後續還有些話沒有說出來。

劉明坤聽出來了。

顯然。

如果制造出的裝置和設計出現不一致,哪怕選取的方案是正確的,他的副主任也肯定沒了。

王浩不只是找到劉明坤,他還找了丁勝利。

丁勝利是西海大學電力工程的教授,也參與了SMES技術研究項目。

所以丁勝利可以說是自己人。

王浩讓丁勝利和劉明坤一起負責裝置制造,顯然是對劉明坤不是很信任。

劉明坤當然能感覺的出來,他心裏感到有些惱火。

實際上,他確實在設計方案的幾個部分有不同的意見。

現在有意見也沒有意義,丁勝利和他一起負責裝置制造,他也只能按照設計去做監督。

劉明坤稍稍有些後悔。

他是科學院電工所的教授,聽到說王浩組建SMES技術研究組,就積極的報名參加。

沒想到啊……

王浩竟然是如此的獨裁,所有的設計都是他一手敲定,其他人的意見似乎都不重要。

劉敏坤也只能苦悶的感嘆,“王浩確實是個天才、超級天才,但天才只體現在理論研究方向。”

“在科技應用的研究上,他大概不適合擔任負責人……”

“學術、理論,天才很重要,一個人就能完成研究,但科技應用的研究,還是需要多聽大家的意見啊……”

……

研究組向上級部門提交了實驗裝置制造申請。

這可是個大事情。

SMES儲電實驗裝置的制造,需要大量的設備和材料供應,好多新設計方案也需要獨特、高端的制造技術。

所以實驗裝置制造本身就需要很多部門、工廠協同配合。

上級部門對於王浩的研究組百分百支持的,一切的材料設備供應都是優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