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天文物理再次被顛覆,庫博……再次被放棄!

“時間理論?”

“核聚變設計項目?”

會議室裏的人完全想不通,兩個不相幹的內容是怎麽聯系在一起的。

現在能參會的都是最頂尖的學者,最低也是技術組的負責人,他們不只專注於自己的研究領域,也會對於學術的內容做了解。

比如,直接相關的湮滅物理。

國際物理界最大的話題就是時間理論,他們自然也會去了解時間理論具體是什麽。

時間理論的實驗基礎,說的是極致反重力場和常規環境相比,存在時間流速的差異。

這種差異就造成了‘超前檢測’現象。

這個實驗所得到的數據,並不能夠直接證明時間理論,而王浩的研究中擴展了內容,並認為不同湮滅力場都會存在時間流速的差異。

好多人思考著也想不明白,為什麽會和核聚變設計研究聯系在一起。

兩者唯一相同的是內部都制造了反重力場。

“難道制造方式是一致的?”

所有人頓時都看向了湯建軍。

湯建軍有點尷尬。

最近一段時間,他都專注於核聚變研究的工作,並沒有在意F射線實驗組的事務。

對於所謂的‘超前檢測’實驗,他也只是看了一下就不在意了。

現在想想,兩者確實存在直接關聯。

F射線發生設備和核聚變設計容器原理相同,都是依靠外層磁場擠壓以及內部高熱源來制造極致反重力場。

如果F射線發生設備存在超前檢測問題,那麽制造出來的核聚變設備也肯定會存在,而且時間差異數值上只會更大,因為核聚變的反應強度要遠遠超過微型核反應堆。

唯一注意的是數值的大小。

湯建軍想了想,問向王浩,“我注意過超前檢測,只是零點零幾秒,似乎沒有什麽影響吧?”

“如果我們制造出了核聚變設備,數值會增大到多少?”

所有人又看上了王浩。

“很難說。”王浩回答了一句,隨後肯定道,“但是我認為會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

“為什麽?”

王浩看向其他人,解釋道,“今天我們所說的時間理論,其實就是超前檢測的問題。”

“以我們的裝置設計,內置微型核反應堆,內外的時間差在0.023秒左右。”

“這個數量級還是很低的。”

“但如果內置了核聚變反應,強度不是一個數量級,那麽制造出來的反重力場強度也不是一個數量級。”

有個叫彭軍的研究員,頓時問道,“不都是極致反重力場嗎?”

王浩輕輕搖頭,“極致反重力場,指的是強度超過99%的反重力場,但極致和極致是不一樣的。”

“比如,強度99.9%和99.99%。”

“這是兩個數量級,大家應該明白吧?”

他說著繼續道,“我就簡單說一下,如果我們把百分比數值換成湮滅力場強度數值,前者就是0.001倍率,而後者是0.0001,相差十倍。”

“如果是99.999%,相差就是100倍。”

“從這個角度去想,你們還覺得只是零點零幾秒嗎?”

王浩重新坐了下來,繼續道,“今天我為什麽忽然開會,其實也因為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公布的實驗信息。”

“他們的實驗檢測到的時間差是0.014秒左右,而我們是0.023,數值差距已經很明顯了。”

“如果內置熱源強度增加100倍,時間差異可能是零點幾秒,甚至是超過一秒,這是不確定的。”

“我個人認為,超過一秒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我們很可能制造出,10的負六次方數量級的反重力場……”

王浩仔細的講解後,所有人都明白過來。

0.023秒的差異確實很小,放在實驗或真實設備中根本就不必在意,但他們可能面對的是零點幾秒的差異,甚至是幾秒的差異。

這就必須要重視了!

等王浩說完了以後,其他人也馬上討論起來,“如果能提前幾秒做出檢測,對設備運轉來說,似乎是好消息?”

“那也不一定,即便是提前檢測,但反映在外層的時間差異不會有那麽大,時間差異只是內部運轉。”

“內置微型核反應堆設備的檢測,肯定是在中心而不是邊緣,否則也不可能檢測到數值,但核聚變……當然不可能。”

“確實,我們無法在核聚變的中心位置做檢測。”

“……”

這個研究可以命名為《核聚變設備內外時間流速不同帶來的影響以及應對和應用方式》。

其直接牽扯到的超前檢測問題,若是能夠加以應用是有很多好處的。

比如,內部提前傳輸數據,就能夠讓計算機提前做出運算,來自動化進行一些外層部件的應對調整。

這個現象也是必須要應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