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波,至關重要,這個世界還有公平可言嗎?

“F射線覆蓋的範圍足夠大!”

“如果內置能源強度更高,覆蓋的範圍就會更大,低軌道衛星都會在射程之內。”

“現在又保證了精準度……”

廖建國的話音裏滿是期待。

王浩點頭肯定了F射線組的成果,但對廖建國所說的‘衛星武器’,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覆蓋範圍確實很高,但說起衛星武器,如果有衛星從頭頂經過,你們確定能用F射線擊中嗎?”

“這個……”

廖建國頓時有點兒尷尬,他說道,“還是要大型雷達基站配合的,我們單獨肯定無法瞄準。”

“現在雷達技術有這麽高端?電子系統可能也跟不上吧?”

“應該……沒有吧……”

廖建國說著有些郁悶,他當然很清楚所說的‘衛星武器’,也只是理論上能實現而已。

問題還是有很多的,最關鍵就在於雷達和電子系統。

F射線覆蓋範圍超過了三百公裏,但並不是說,就能夠擊中三百公裏高空的衛星。

能覆蓋和能擊中是兩個級別的概念。

這就像是發射導彈一樣,高端導彈的彈頭上往往裝配著追蹤性能的電子系統,但導彈也不是直接命中目標,而是存在一個偏差的範圍。

F射線比導彈的要求高太多了。

導彈爆炸覆蓋的範圍很大,只要偏差範圍小於爆炸覆蓋範圍,導彈就可以說是很精準了。

F射線打擊目標只是一個點,只偏差一點點都不會有效果,想要擊中高空中的衛星就實在太困難了。

這主要是因為雷達和電子系統跟不上。

現在國內最先進的雷達系統,叫做相控陣雷達,是一個龐大的雷達基站,專門兒用於監測100公裏以上高度的衛星,可以用來跟蹤大量低軌道的衛星,完善太空監測體系。

相控陣雷達,公開的數據也只能檢測100公裏以上的衛星,換個角度來理解,也就是超過100公裏就很難監測了。

另外,監測,也只是監測。

從監測、跟蹤到計算軌跡,再到電子系統做出反應,以及即時發射F射線,整個過程中出現一點點偏差,都不可能直接擊中衛星。

這主要是因為衛星的目標太小,而且速度實在太快了。

衛星想要圍繞地球旋轉,首先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常規的衛星每秒能運行8公裏以上。

所以,哪怕只有0.01秒的偏差,到太空的時候,偏差距離都能夠達到幾百米。

現在也有能夠擊中衛星的導彈技術,但整個運轉體系是非常復雜的,首先就需要太空中的監測衛星去進行跟蹤,只有持續不斷的跟蹤目標,才能夠精準的計算出軌跡。

另外,發射的導彈也要有鎖定目標的電子系統。

換句話說,導彈到達太空中以後會開啟電子系統,再運轉動力系統修正軌跡來擊中目標。

“想要精準的擊中衛星,實在是太難了。”兩人談了一陣技術以後,廖建國嘆氣的說道。

王浩道,“也不用氣餒,我們一直在研究新技術。”

“現在的雷達技術確實做不到,從地面兒精準的跟蹤高空中的衛星,但技術是在不斷提升的。”

“一階波,擁有更強的速度和穿透力,如果能完善一階波雷達技術,就能讓雷達技術獲得巨大提升。”

“到時候,再配合電子系統,F射線就真能作為‘衛星武器’使用了。”

廖建國用力抿抿嘴,嘆氣道,“希望吧。”

……

在軍用科技方面,雷達技術已經拖了後腿。

空艦系列飛行器受到雷達技術水平限制,開啟隱形護罩以後,也只能保證最基本的通訊功能。

F射線,作為衛星武器使用,也受到雷達技術的限制。

其他領域也是如此。

不管威力再強的武器,都必須能夠擊中目標才有威懾力,否則就只是雞肋而已。

所以沈會明團隊的研究,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關注。

沈會明團隊的研究還是很順利的,利用湮滅力場實驗組提供的大量新型材料,他們很快就完善了一階波接收技術。

這項技術發布出去,絕對會引起國際大震動。

一階波可不是主動制造才有,湮滅理論的天文物理內容,認為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高階波。

比如,黑洞以及其他存在強湮滅力場的星體,一直不斷地在釋放高階電磁波以及宇宙射線。

人類之所以沒有發現過一階波,是因為沒有掌握相關的技術,若是有了這項技術,就可以制造大型一階波接收雷達,不斷接收來自宇宙中的一階波信號,到時候,天文物理方向上,可能會迎來巨大的突破,幫助人類更加清晰的認識宇宙,也能幫助湮滅理論徹底在天文物理站穩腳跟。

不過牽扯軍事用途的技術,肯定不會輕易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