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歷史第一人,熱鬧的舞台,真正的衛星武器!

王浩針對超導技術的發言是很震撼的。

大部分諾貝爾獎得主上台發表獲獎感言,主要內容就是各種感謝,要麽就是談一些教育、意義,或者自身的一些想法之類。

很少有諾貝爾獎得主,到了頒獎的舞台專門去展望未來科技。即便是有一些諾貝爾獎得主這麽做,他們談的大多也很空翻、虛幻。

這主要就是擔心‘說錯話’。

諾貝爾獎得主是很有權威的,站在專業學術領域,也很難說,就是站在了金字塔頂尖。

很多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在專業學術領域也都非常有權威,他們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很多時候,只是因為研究內容以及運氣而已。

比如,理論物理領域。

絕大部分理論物理方向的學者,都不能夠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學術卻公認他們的研究是最有難度的。

同時,他們也是學術鄙視鏈金字塔的頂端人物。

所以說,諾貝爾獎得主不一定就是最厲害的,既然不是專業學術領域最厲害的學者,自然就不會站在領獎的舞台上談什麽科技研究,某些話說錯就可能成為同行的笑料。

所有話都說的沒有問題,也可能會被打上‘自大’的標簽。

現在王浩展望未來科技,談起了超導技術的發展,憧憬著常溫超導的普及,卻得到了廣泛的贊同和支持。

在超導技術研發領域,王浩是公認的歷史第一人,沒有任何一個學者敢和他相提並論。

另外,王浩團隊掌握著最先進的湮滅力場技術,連續發現了很多種升階材料,而他講述的升階材料特性是存在的。

如果按照這個方向繼續研發下去,自然有一天可能會研究出可以大範圍使用的常溫超導材料。

很多人回想著王浩說的話,都不由得開始憧憬起來。

“不愧是王浩啊!”

“站在諾貝爾頒獎的舞台,他竟然敢於憧憬常溫超導材料的普及……”

“全世界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說這些了。”

“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能看到那一天,但最少近幾年來,超導技術確實提升了很多。”

王浩全部說完以後,回答了主持人幾個小提問,就有點‘迫不及待’的走下了台,給人的感覺甚至是不想多停留一秒鐘。

主持人頓時感覺很怪異,他還是按照計劃介紹起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海倫·欣頓和陳蒙檬。

“接下來,我要為大家介紹兩位很了不起的女性物理學家。”

“她們中最年輕的只有24歲零9個月,這個年紀也打破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及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最小年齡記錄!”

“另一個也只有29歲零7個月,還不到30歲的年紀就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也非常了不起。”

“她們是同學,是一對搭档,她們共同完成了湮滅理論的基礎研究,《強湮滅力》就是她們一起提出的概念……”

“而現在,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強湮滅力技術有了很多突破,已經開始引領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的生活……”

主持人連續介紹了一大通。

其中被重點介紹的還是海倫,主要是因為她的年紀太小了,就只有24歲零9個月。

她的履歷非常驚人。

在16歲不到的年紀,她就已經拿到了兩個學士學位,讀的還是常青藤名校斯坦福大學。

現在還不到25周歲,就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並打破了諾貝爾年齡最小得主的記錄。

之前的記錄保持者是鷹國的物理學家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勞倫斯·布拉格以25歲的年紀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那已經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了。

陳蒙檬的履歷單獨拿出來也非常優秀,但放在諾貝爾獎的舞台上,就顯得很平庸了。

當然。

作為一名女性學者,不到30歲的年紀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足夠驚人了,履歷是否天才也不重要了。

主持人介紹過以後,就邀請兩人一起登台。

其實在小會議室裏,海倫和陳蒙檬早已來到鏡頭前,只不過設備沒有進行連接而已。

兩端的設備連接在一起,海倫和陳蒙檬的影像就出現在舞台上。

現場出現一片喧嘩聲。

所有電視機前的觀眾都盯著台上的兩個影像,重點是左側的影像,明顯看出打扮成了神奇女俠的cosplay。

好多人都想到了去年的頒獎。

當時獲獎的保羅菲爾·瓊斯打扮成了超人,還把其他的學者形容成了‘氪星人’。

現在是海倫·欣頓……

主持人趕緊問了一句,“我相信你現在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焦點,那麽,我是否能問一句,欣頓女士,你為什麽要打扮成這樣?”

海倫認真道,“作為一名女性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我認為我就是物理學界的神奇女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