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制造超光速粒子?王浩:可行!

劉慶之的團隊被‘收編’了。

他們來的路上氣勢洶洶,談著是和王浩團隊合作進行研究,合作關系自然是平等的,他們要正式參與到研究中,並展示出核物理研究所的水平。

他們可不都是核物理專家,還有幾個電磁專家、電子設備專家,也都是領域內優秀的學者,自認為完全有資格參與研究。

等到了實驗基地以後,團隊頓時變得低調了很多。

王浩和劉清之一起走在前面,帶著他們參觀的基地,後面的人遠遠的綴著,把位置留給保羅、陳蒙檬等人。

這讓劉慶之很郁悶,但卻沒有任何的辦法。

等進入了會議大廳,正式開始實驗的討論時,劉慶之的團隊根本沒有任何人說話。

每個人都變成了‘參會人士’,只旁聽會議內容不發一言。

當王浩開口詢問的時候,也沒有人主動站起來說什麽,完全忘記了所謂的‘參與到研究中’。

劉慶之心裏嘆氣,但卻能夠理解,就連他也不想說什麽。

這就像是一群好學生,興致勃勃的去參加學習活動,並希望能夠在活動中有好的表現,不說爭取拿到第一名,也要爭個二、三名。

結果……

活動現場有五個高考狀元!

這還怎麽爭取呢?

對方可是有五個高考狀元,各個科目都是接近滿分級別的存在,他們就算再努力、再積極,也根本不可能比得上高考狀元。

“這已經不是爭取不爭取的問題了。”

“這讓人絕望……”

好多人心裏都是這麽想的,他們覺得只是參與就可以了。

當真正旁聽的時候,他們也發現無法參與進去,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以理論來分析,怎麽樣能夠最快速、安全的進行實驗。

核物理研究所也拿到了實驗的報告書、計劃書,但復雜的理論就很難弄懂了,即便是弄懂了理論,想要以理論基礎來分析實驗,也根本不可能做到。

所以他們只能夠旁聽。

“唉……”

劉慶之繼續嘆氣。

他掃視現場的五個諾貝爾獲得者,心裏感慨著,“連歐洲粒子對撞實驗,都拿不出五個諾貝爾吧?”

五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一起進行的實驗,聽起來就相當的了不起,參與其中似乎就已經很厲害了。

會議還是正常進行。

當進入實驗的討論時,好多細節就被敲定了,“最初制造三倍率湮滅力場。三倍率剛好超過能量被湮滅的界限,相對強度也並不高。”

“可以通過內置熱源的方式,來測試力場承受強度。”

“還是要重點注意安全層。”

王浩強調,“弱化力場以及電熱源,基本不可能制造粒子湮滅現象,但我們還是要注意安全,畢竟實驗什麽都可能發生。”

其他人都跟著點頭。

現實中已經有了普利策的前科,普利策進行實驗的時候,肯定也沒有想到裝置會發生劇烈爆炸。

結果,他瞬間見到了上帝。

接下來設備組負責人進行了發言,“在場力和底層材料之間,我們放這三層隔熱材料,還有一個真空層,再包括半米厚的鋼板,底層設備安全還是有保證的。”

“只要不發生復刻爆炸實驗兩倍以上強度的能量爆發,底層導體和冷卻體系就不會受到影響。”

接下來發言的是何毅,“熱源載體用的是一階鎢鎳合金線圈,這種新型材料,熔點為4680攝氏度。”

“鎢鎳合金線圈會放置在力場中,線圈的兩端連接了高性能的穩流器,來保證電子設備安全……”

當電子設備進入到強湮滅力場區域內,很容易被驟然大增的電流和磁化反應沖擊,F射線破壞電子設備的原理,就是讓導體內部電流大增,使得設備瞬間無法承載而發生短路燒毀。

高性能的穩流器,可以抵抗‘驟然的沖擊’。

這種抵抗只針對兩台輪流器中間的線圈,線圈的材料還是一階鎢鎳合金,並不會發生磁化反應。

有了穩流器以後,就能保證電子設備運轉穩定,高電力功率輸送則可以讓鎢鎳合金持續輸出高熱量,中途還可以制造出二級光波。

“使用這種方法,來達到場力承載上限很困難。”王浩道,“我們第一步要進行的只是強度測試。”

“這個階段需要收集很多數據,大家要認真對待。”

“等全部測試結束以後,我們就進入第二階段,劉教授的團隊會在設備中心放置核反應堆。”

王浩說完看向劉慶之。

劉慶之馬上點頭,開口說出參會的唯一一句話,“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只要進入第二階段,就可以快速安裝核反應堆以及防輻射安全設備。”

第二階段是放置核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