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選擇大於努力!實驗:不能弱了氣勢?五個諾貝爾啊!

“我,支持科學!”

王浩自信而堅定的話語,一下子就成為了輿論焦點。

這句話代表了王浩對於科學的認同,他只是做出個人表態,駁斥記者提出的問題,但影響力卻非常大。

國內有大量的媒體做出報道,‘一句話視頻’火爆整個網絡,也吸引了大量網友進行評論,“不愧是王浩大神!”

“王浩大神支持的是科學,誰管你什麽競選人!”

“科學,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王浩來說,根本不會理會什麽競選人,他也沒道理去支持誰。具體誰會選上,和王浩大神有什麽關系!”

“那些陰謀論的報道,純粹是對於王浩的汙蔑!”

不管媒體發布的內容是什麽,很多人都相信王浩,相信他對於科學的敬重,也不可能因為競選而發布假成果。

另一邊。

一些國際媒體幹脆閉口不言,他們都是支持一號競選人的,而中立和二號競選人的支持媒體,則進行了大肆的報道。

這些報道也改變了很多人的態度。

王浩的個人的影響力太大了,可不只限於國內範圍,在很多人心中,他個人就代表了科學。

相比來說,政客的話能相信嗎?

“之前那些媒體說,王浩為了支持二號競選人發布成果,根本就是純粹的汙蔑。”

“王浩沒有理由這樣做。”

“那些都是假新聞!”

“根本不用去調查了,最少王浩發布的成果是他的研究,他尊重的是科學,相信的是科學,而不會為了支持去做什麽。”

輿論,一錘定音。

即便一些媒體選擇了視而不見,不做出任何的報道,但他們的同行還是把新聞炒了起來,也讓更多人知道了消息。

科技支持方面的內容,一號競選人就處在了絕對的下風。

當然了。

科技內容並不能夠決定競選結果,就只是競選的一個方面而已,只是對一號決策人來說,他們在科技支持領域已經失敗了。

研究成果對於學術圈的影響力更大。

很多希望能研究反物質的科學家都感到很郁悶,他們希望能有一個專門研究反物質的大項目,而項目開啟的基礎,就是以爆炸事故、復刻爆炸實驗為研究的切入點。

結果王浩的團隊發布論文,並認為,“復刻爆炸實驗中沒有制造出反物質,能量來源是帶質量粒子被湮滅。”

這樣一來,反物質的研究就沒有了切入點。

能源部還為此召開了會議。

一號競選人說要支持反物質研究,可不只是口頭上的,實際上他們確實在討論相關的計劃,並且獲得了很多的支持。

比如,軍方。

比如,一些議員。

比如,幾家大型跨國企業。

如果項目能夠正式開啟,能源部就是直屬的上級部門,項目能獲得如此多的支持,主要是因為,他們確實希望在新型科技領域上占據優勢,而不像是現在一直處在落後狀態。

反物質的研究是個不錯的方向。

雖然反物質技術聽起來有些虛幻,但爆炸是實實在在發生的,而現在王浩發表成果說爆炸中並沒有出現反物質,支持計劃還要繼續下去嗎?

這是個大問題。

能源部召開的會議,召集了很多頂尖物理學家,其中也包括加州理工大學教授本特利·威廉姆斯。

本特利·威廉姆斯是非常優秀的物理學家,他的年紀才剛過四十歲,已經是加州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從事的研究領域包括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分子磁體以及量子混沌。

威廉姆斯的水平非常高,他已經完全弄懂了論文內容。

在會議上,威廉姆斯就明確表示,“三篇論文的數學邏輯沒有問題,而且能夠自圓其說,形成邏輯閉環。”

“以理論物理的標準判斷,是很非常的理論,甚至在技術程度達到一定標準後能夠進行驗證。”

“當然以我們掌握的技術,暫時是不可能的。”

“這種理論是不可能憑空編造出來的,那些媒體都是在惡意揣測,或者,當然,可能摻雜了一些其他的因素。”

他沒有直白的說出來,在場其他人都聽得明白。

威廉姆斯繼續說道,“之所以有很多人反對,主要是因為和《相對論》發生了沖突。”

“但是,天文物理……”

“呵呵。”

威廉姆斯最後的語調明顯是嘲笑。

在場好幾個物理學家都感到非常不滿,他們就是反對理論的群體,因為他們都是天文物理學家。

其中還包括著名的宇宙學專家喬治·斯穆特。

喬治·斯穆特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而他獲獎憑借的就是宇宙微波輻射的領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