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名字

沒有任何天敵,在加上廣袤無垠的空間,以及近乎無限的資源,采集者的數量得到了空前的膨脹,即便是從外太空俯瞰,也能在海面上看到那一團與海洋蔚藍色形成鮮明對比的汙漬。

單從數量上擴張這點上看,最初那個采集者目的確實達成了。

繁殖的采集者個體本身具備繁殖能力以及長期記憶能力,前者是在基因被修正優化成染色體結構後達到的效果,後者則是被編寫入基因記憶中作為遺傳知識而存在。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繼承了最初個體的‘我’之概念。

不過,這並不是結束,僅僅只是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開始,就像是數學中最開始出現的一加一等於二。

從‘工具’升華為‘生命’,就要直面一些作為工具所不曾面對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采集者數量的暴增下,愈發突顯出來……

雖說在宇宙中可以看出到明顯的圖案,但是拉近視角後,就會發現,采集者們之間的距離還是相當寬敞。

它們之間的間距大概在一百米到五十米這個區間內。

這樣的松散分布,保證了每一只采集者都能夠在相應的水域,得到足夠的有機物質作為食物,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

兩只相隔大約七十三米的采集者,通過生命場實現相互之間的交流,應該說,這是首次實現的交流,雙方在言語上都表現得非常生澀。

“你是誰?”

“我是采集者,你又是誰?”

“我也是采集者。”

完全沒有任何可聊性的尬聊,關鍵是,它們似乎還不覺得這是在尬聊,就這麽保持著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

就在此時,新的個體有樣學樣的開始模仿這兩個采集者,同樣利用生命場加入到兩者的話題中。

“不對,我才是采集者……”

“你又是哪位?”

剛才還在尬聊的兩個采集者瞬間將交流的對象轉移到這個第三者身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起天。

有了第一只模仿的個體,就會有第二只,的第三只……然後是所有的個體都具備這樣的能力。

這就是‘學習’,以‘我’為基礎它們已經能夠主觀的向外界學習知識,並納為己用。

越來越多的采集者個體加入到交流中,共同組建出一個以生命場為物理基礎,喧囂熱鬧的網絡頻道。

唯一可惜的是,聊的話題並不怎麽樣……

“你們都錯了,采集者是我。”

“不,是你錯了,我才是采集者。”

“你們為什麽都喜歡認為自己是我呢?”

“采集者是什麽?能吃嗎?”

……

這種喧鬧持續了很久,直到終於有個個體忍受不了,它就是最開始從冰層中蘇醒,覺醒‘我’之概念的那個采集者個體。

“你們給我差不多一點!”

遠遠強過其他個體的強大生命場,以高功率覆蓋了所有采集者個體的生命場信號,轉不轉換為無法解讀的噪聲。

所有的采集者個體面對這種絕對威嚇的降臨,全部瑟瑟發抖,噤若寒蟬。

看到頻道內的全體采集者紛紛沉默,最初個體對自己表現出的影響力感到十分滿意。

不過,互相稱呼的問題確實是存在,這場頻道內的喧囂不是沒有理由,最初個體相當清楚這一點。

首先,是先把‘采集者‘這個定義先解釋清楚。

“你們的疑問,我來為你們解答……”

最初個體一邊組織語言,一邊給出回答。

“采集者,是一個物種名稱,是你們,也是我,是我們整個種群共有的名稱,至高意志賦予我們的意義,它不是,也絕對不能是專屬於你們的個體名稱,你們明白了嗎?”

並沒有那個采集者個體的回答,在最初個體結束話語後,頻道內隨之而來的就是死一般的寂靜。

“怎麽都不說話了?”

聽到最初個體這樣出言催促,采集者個體們這才紛紛鼓起勇氣回復。

“明,明白……”

“可稱呼的問題該怎麽解決?”

“您是不是已經有方法嗎?”

“如果不用‘采集者’,那我們該用什麽?”

面對此起彼伏的詢問,最初個體給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答案。

“所以,我們可以自己給自己起一個名字,作為我們的專屬稱呼,區別同是同種類的我們不同個體間的獨立意志。”

這個方案可以說是相當劃時代性,這就好比在還在用繩結計數的時代,就有人率先提出四則運算這個概念。

一堆智商本就連孩童都達不到的采集者,以它們的視角來看,最初個體提出的這個方案相當的‘科幻’,那種震撼感前所未有。

“真的誒,好厲害!”

“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好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