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閱讀理解

比玄幻小說還扯淡——這是霍古瀏覽完陣之書的內容後的第一想法。

現實往往比小說更扯淡,更荒誕無稽,小說依附著邏輯,而邏輯依附著現實——這是霍古繼第一想法出來後冒出的第二想法。

如果這些信息不是出自陣之書的內容,如果不是在瀏覽陣之書前遭遇的那些詭異事情,如果不是那個地下大空洞,霍古大概率只會把這些信息當做像地球網絡小說一樣來看待。

反正吹牛不要錢,死之前吹噓一把的大有人在,霍古在地球考古一些君王古墓的時候是經常能碰到,比如埃及法老,他們就宣稱著自己能死而復生並再次君臨塵世永遠的統治埃及,為此不惜耗費巨量資源修建金字塔等建築奇觀,可結果呢?他們的墓地甚至成了旅遊勝地,遊客在他們墳頭蹦迪也不見他們起來。

科學是嚴謹的,遵循著實事求是的客觀。

霍古相信陣之書內容的理由非常充分,就從陣之書的記述模式說起。

首先,書被寫出來,肯定是要給人看的,至少是能給自己文明的人直接看懂的內容,在當時那種環境下,陣之書的撰寫者並不會進行過於復雜的信息處理,因為這樣沒有意義,陣之書的內容甚至都沒有涉及到什麽高能技術的信息。

然而——直到讀完陣之書全部內容,才能理解其中究竟講了什麽。

這說明陣之書的撰寫者,以及他的整個種族,並沒有太強的因果觀念,所以才能發展出這樣的文字系統,整個陣之書可以理解成是一幅講述故事的畫,而陣之書方陣中的每個立方體上描繪的內容,都是這幅巨畫的一部分。

很顯然,輝文明的人不像地球人以及瑟琳人那樣,用聲音進行交流,而是其他比聲音更快的東西,導致了因與果之間的距離被最大程度的縮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然後得出的答案就是顯而易見,那就是光,或者說是電磁波,猶如互聯網那樣的數據傳輸,而且是沒有寬帶限制的那種。

感官一般都會配套著一個合適的大腦,不然就會出現感知器官接收了信息,可大腦卻沒辦法處理這些信息的情況,而如果要適用於這種瞬息間就能完成的交流方式,大腦的性能至少要堪比像‘天機’那樣的超級計算機。

這已經是一種超乎想象的程度,以致於霍古剛推導出來時,都覺得難以置信,天機是什麽?是占地幾十萬平方公裏的超級計算機陣列。

而輝人的體量才多大?身高才不過三米,而大腦的部分才占據輝人頭顱的一部分,按顱骨化石推斷,體積最多也只相當於兩個人腦大小。

把整個天機計算陣列,濃縮到至多相當於兩個人腦的程度,這其中所隱含的誇張程度,已經超越了霍古那貧瘠的人類認知,它想象不出到底是怎樣的細胞結構組成的大腦能達到這種程度。

輝人不是機械軀體,他們擁有非常自然的骸骨化石,所有的化石都是如此,至少從化石上是看不出他們有接受過什麽改造的痕跡,從大概率上講,他們或許確實對自己種族進行過改造,但並非粗暴的機械改造,而是在基因上作出了調整。

陣之書內容中有說明他們利用過類似‘擇優育種’的方法完成對自己種族的人工選擇進化,因此霍古更相信他們是改造了自己的基因,讓自己種族的大腦變得這樣優秀。

更重要是基因改造可遺傳,機械改造雖然直接有效,但不能遺傳的弊端極其明顯,而且自己這樣認知水平低下的生命個體都能想得到,那麽作為比自己認知水平高出不知道多少量級的宇宙文明,會想不到機械改造的技術嗎?

最大的可能是早就知道這種技術,並且在很早的時間以前就開發出來,然後淘汰掉很多年。

基於陣之書的內容記述模式而推導出的信息是一方面,還有地下大空洞維持了幾億年光陰的強大結構。

固然有暝有意維護的因素在裏面,但這也側面反映了當初容納輝人的金屬容器本身的技術水平,瑟琳人霍古不清楚,但霍古知道人類是沒有任何技術產物能夠延續長達八億年之久,更別說八億年的時間裏一直在維持著那個地底大空洞。

如果是陣之書中所描述的宇宙文明,辦到這些事情也就沒什麽好奇怪的了。

消化了陣之書的信息,霍古心有感慨。

“沒想到文明可以發展到這種地步,而在輝文明之上,還有更高級別的宇宙文明,靶文明和隱藏文明,雖然陣之書只是簡單提及而沒有詳細描述,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數量繁多的宇宙文明,與雄踞數百座河系並制造出靈域的輝文明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技術水平完全是呈現出碾壓,恐怕這些文明在人類看來已經是‘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