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反物質之矛(上)

【伽馬射線炮的話,倒是很容易。】

暝又拋出一個設計藍圖,正如它所言的那樣,確實是結構很簡單,原先內部的核輻射物質都被剔除一空,直接把一個反物質容器頂替這些核輻射物質的空缺。

正反物質湮滅釋放的就是伽馬射線,並不需要什麽特別麻煩的轉化過程,只要在容納反氫氣團的容器內部噴灑氫氣團,自然就會釋放大量伽馬射線,威力比以前的舊版本設計至少提升了幾百上千倍的能級,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對舊版而言都是碾壓性。

不過這也有不太妙的地方,就是因為反物質釋放的伽馬射線太強,原先的防輻射設計已經無法再有效的防禦炮管內釋放的伽馬射線。

這就和火炮填裝藥更換成了核彈是差不多的道理,因為填裝藥威力大幅度提升了,炮速和射程都有很明顯的增加,可這也意味著原先炮管的強度無法再有效的約束填裝藥爆炸,一旦使用就會發生傷及使用者的殉爆。

死於自己的伽馬射線這種烏龍事,顯然並非是采集者們願意看見,於是它們開始重新設計伽馬射線防護層,還有固態氦冷卻體系,與此前反物質推進如出一轍,只不過反物質推進的是喇叭狀的噴口,伽馬射線炮是長筒狀。

“不過脈沖類武器終究是有射程限制,只是被反物質的高能量給延長了而已。”

【怎麽了嗎?是伽馬射線炮還存在缺陷嗎?】

“不,並不是這個,我只是在想,伽馬射線應該已經不太能滿足我們以後可能遭遇到的戰鬥。”

霍古對暝解釋自己的想法。

“反物質的存在,讓在宇宙大尺度中作戰成為了可能,但這也意味著戰鬥模式會與以往有所不同。”

【有所不同?怎麽不同?】

“比如反物質推進可以進行亞光速航行,而雷達波的速度上限卻是光速,也就是說‘眼睛’和‘手’差不多快,如果我們面對的是同樣擁有反物質的敵人,兩邊的作戰很可能會以突襲方式進行戰鬥而不是排隊槍斃。”

“所以我們該考慮更多其他類型的武器,比如把亞光速炮搬到宇宙中。”

霍古將自己的構思公布到生命場頻道內,其他采集者則在接收後將這個構思數據化,通過無線電通訊傳遞給其他星球的采集者。

基因藍圖為兩份,第一份是炮,炮管是一圈圈的低溫超導圈,用於生成強磁場,不過奇怪的是,這門炮的炮管並不長,並且加入了伽馬射線防護層。

第二份一種反物質炮彈,炮彈內部存在著等份的反氫氣團和氫氣團。

這兩個相加在一起,就是霍古構想好的艦載型亞光速炮。

炮是一門電磁炮,雖然可以加速和約束炮彈,不過卻並不足以將炮彈的速度提升至亞光速,這只是一門普通的電磁炮。

關鍵在於炮彈,電磁炮會給炮彈提供最初始的初速度,當炮彈向前移動的時候,慣性壓會把正反物質擠到後方的小空間內發生湮滅反應,巨大的能量會把實體彈頭還未脫離電磁炮炮管前提升至亞光速。

電磁炮的防禦伽馬射線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這個。

因為炮彈是一次性的東西,所以也就不必需要考慮炮彈的散熱問題,在炮彈中間的部分空留下一個真空夾層,真空是很好的隔熱層,巨量伽馬射線的熱能只會被滯留在炮彈的後半部分,也只有後半部分會被融成等離子態。

這樣的設計好處在於適用性強,對外部環境的要求並不高,就算使用火炮也是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只要能給炮彈本身賦予形成足夠慣性壓的動能,哪怕用手把炮彈擲出去也是能讓炮彈達到亞光速。

如果是傳統用磁軌道加速的話,也是可以,不過使用起來比較麻煩,脆弱性也比較明顯,畢竟要加速炮彈就需要維持穩定的內部電場,受損的話就沒辦法維持,且由於體量大,無論是檢查受損情況或者防禦修補,都是要多花一些時間與精力,加速時還需要長時間高強度的磁場與供能,所以並不怎麽適合星際戰場。

【這樣的設計很有意思,不愧是霍古。】

“這是目前我們所掌握最厲害的手段,可是這樣是遠遠不足的,我們需要防患於未然,因此也就需要更多能夠相匹敵程度的攻擊手段。”

除了亞光速炮和伽馬射線,霍古它們這邊就沒有什麽太過理想,適用於大尺度星際戰的攻擊手段。

“意志,除了這兩種,我們還可以引發超新星爆發,這並不復雜,帝國那邊已經告訴了我們該怎樣去引爆。”

有采集者響應了霍古的話語,提出一個第三種毀滅性的大殺器,這種大殺器遠比前兩種武器要恐怖的多——黑洞炸彈。

制造黑洞炸彈並不難,需要反物質和高致密態的物質就可以實現人工黑洞的制造,剩下的就是把黑洞在蒸發前投入到恒星之中,超新星也就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