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擴張和任務

“初,結果出來了。”

“讓我看看。”初接收來自同族的信息進行瀏覽,信息的內容令它不禁詫異起來,“三百一十光年?你們是不是算錯了?帝國可沒有超光速技術。”

帝國的種子計劃是在赤獄戰役結束後的一段時間開始實行,而距離那一次戰役也有段時間,可遠沒有達到三百一十年這麽長的時間,也就是說,以亞光速行進的種子現在絕對不可能在距離三百一十光年這樣遠的地方。

對此,進行匯報的采集者給予了解釋。

“初,那枚種子是以亞光速一直在運動,而如果我們想要追上它,就必須達到比種子速度更高的亞光速,而這樣的高速度對資源將是一種極大的消耗,族群犯不著為了一個瑟琳人個體耗費這樣巨量的資源,所以我們幹脆放棄了追逐的想法,直接測算種子會被哪個恒星系統的引力勢能給捕獲,由此得到現在這個坐標。”

“原來是這樣。”初表示理解。

采集者可沒有什麽人道精神,答應帝國搜尋種子是一回事,能不能搜尋到則是另外一回事,這件事本身在采集者這邊看來就不能算是什麽很重要的事情,犯不著投入血本去搜尋一個瑟琳人。

況且,這樣遙遠的大尺度,碰上一些星雲體,隕石碎片,或者冰塊之類的障礙,那可都是毀滅性的結局,帝國的種子可沒有像亞光速生物這樣的反物質護盾擋在前方,哪怕只是粒沙子都可以造成貫穿傷害。

真實的恒星際遠航是充滿著風險,如果防護性不足,那就需要足夠的運氣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否則一個不好就可能把命交代在恒星際遠航的路途上,航行的距離越遠,風險也就越大。

從一開始,種子內部的瑟琳人生還概率就十分的渺茫。

“那麽那個恒星系統以及前往那裏的航線路徑你們有調查清楚嗎?”

雖然不怎麽相信帝國的種子還完好無損,但搜尋還是要搜尋,說到底這畢竟也是一項任務,所以初有此一問。

采集者開始給初遞送那個恒星系統的觀測數據。

“都調查清楚了,是一大一小的雙恒星系統,大的那顆是藍矮星,半徑是我們當前恒星系統主星的兩倍,小的那顆是黃矮星,半徑藍矮星的七十分之一,因為質量差距很大,黃矮星作為一顆伴星,圍繞著藍矮星進行周期性公轉。”

“擁有三顆行星,兩個高溫氣態,一個高溫固態,藍矮星的輻射強度高,行星與藍矮星的距離不夠遠,熱量都堆積在上面,由於本身的內能足夠高,所以我們推測其內部的大氣壓亞將會是一個比較危險的數值。”

這些是采集者們近段些年來的天文觀測信息,再結合上瑟琳人的天文觀測,兩者相輔相成讓誤差削減至最小。

聞言,初不禁有些苦惱,“三顆極端行星?這樣的話,拆解起來就比較麻煩了。”

如果那個恒星系統內的行星都沒有衛星的話,那采集者們在抵達那個恒星系統後的起步資源就只能從柯伊伯帶獲取,雖說那裏的資源儲量也不少,但隕石都很分散,只是在宏觀尺度看起來比較密集而已。

按以往的方式直接殖民的話,恐怕是會浪費很多時間。

“要不要攜帶大量資源前往那個恒星系統?”

有采集者這樣提議,直接攜帶資源的話,那起步資源就可以得到擴充,發展速度自然也就不會落下。

不過初否定了這個提議,在它看來沒必要這麽做。

“不需要,沒必要那樣浪費資源,我們不著急趕時間,反正會被恒星引力給捕獲,完全可以慢慢地以殖民恒星系統的方式擴張過去。”

“到達那個恒星系統附近後,我們再使用星軌來輸送物資進行星體改造和拆解。”

按照初的想法,就是一顆恒星一顆恒星的逐漸擴張過去,以這樣步步為營的方式抵達那個恒星系統,這樣一來,時間就會被高效的利用起來,搜尋和不搜尋所消耗的時間對族群而言並沒有多大區別。

“明白了,那麽我們就優先往那個方向擴張殖民……”

采集者們也是會意過來,贊同了初的想法,就像初說的那樣,它們並不著急,畢竟相隔著幾百光年的尺度,即便火急火燎的趕到那邊,說不定人已經涼了,采集者們本就不怎麽看好,種子仍然完好這件事,太需要運氣了。

況且被恒星捕獲也只是假設,萬一沒被恒星引力所捕獲,那種子就會飛去更加遙遠的地方。

一千光年,上萬光年,都有可能,亞光速已經足以擺脫河系的引力,只要時間足夠長,帝國的種子跑到隔壁河系也不奇怪。

所以幸存下來的希望沒有最渺茫,只有更渺茫。

“呃……我粗略算了一下,加上恒星系統內拆解物資發展的時間,大概需要耗時四百九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