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橫渡星空去邊疆

經由星軌的加速,一隊運輸生物在強電場作用下提升至亞光速,群星在這樣的高速下匯聚成星虹,這也預示著亞光速的恒星際遠航正式開始。

這些運輸生物的目的地是距離出發恒星十四光年之遙,已經被采集者們殖民的三恒星系統。

不過也可以理解為疊套式雙層雙恒星系統,由一對雙星和另一顆距離較遠的星組成一個完整恒星系統。

如果是等質量的三星系統,那將會是個極不穩定的混沌恒星系統,采集者們可不會傻到去種地方殖民,天知道什麽時候,恒星會撞在一起發生超新星爆發。

在接收到由目的地恒星系統反饋的大功率信號後,這隊由初率領的運輸生物開始進入減速階段,氫氣團被釋放出來,遠方作為反物質護盾的反氫氣團湮滅,釋放出高能級伽馬射線進行減速。

在遠距離觀測,這一減速過程中的亞光速生物就仿若一顆高速運動的發光天體。

一顆顆的星體從星虹中脫離出來,隨著速度的下降被拋到亞光速生物的後方,當生物雷達不再受星虹現象幹擾,可以正常發揮效用分辨方向時,作為亞光速生物們的目的地的三恒星系統,距離它們已經只有十幾光時的距離。

就旅行者主觀時間而言,亞光速航行確實是一個不算耗時的旅行方式。

越過最外層的柯伊伯帶,進入到恒星系統內,就如同初在殖民恒星系統所做的事情,這個恒星系統,除了三顆恒星還有那圈柯伊伯帶,行星和衛星天體全部都已經被采集者們給拆的一幹二凈。

這個恒星系統內的采集者們,將反物質巨構建設在第二層與雙星系統組成另一個雙星系統的小質量恒星。

中心的雙星為質量相差不大的黃矮星,第三顆則是圍繞著作為伴星的紅矮星,紅矮星的輻射強度並不高,但它質量足夠小,所以可以將軌道拉近來彌補這樣的不足,同時因為它沒有其他大質量恒星那樣‘強勢’,這就導致了建造成本的下降,環繞在紅矮星軌道上的反物質巨構並不需要多強的抗輻射和降溫能力。

“歡迎抵達這個恒星系統,你們準備去往哪裏?”

在進入到恒星系統後,初它們很快就接收到來自這個恒星系統內同族的無線電通訊,初解釋起它們此行的目的。

“我們準備前往最外圍加入參與到族群殖民中去。”

“了解了,來到紅矮星這邊,我們會在這裏給你們補充損耗的反物質儲備。”

恒星系統內的采集者給初它們發送了一個入軌的參數航線,將這個恒星系統作為中轉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恒星系統內的采集者自然是清楚。

不過既然要遠航,那自然是需要補充作為航行燃料的反物質,不管是建立反物質護盾,還是作為減速燃料,反物質都是不能缺少的東西。

只是初,還是拒絕了恒星系統內同族的這個提議。

“不,我們的反物質儲備還很充足,調整星軌,我們打算直接前往下一個恒星系統,在第三個中轉恒星系統的時候進行反物質儲備的補給。”

初它們的反物質儲備很高,在質子晶格體完成後,,亞光速生物就不再是需要一整根脊柱作為伽馬射線防護層,因此可以填裝下更多的反物質儲備。

而運輸生物本身攜帶的反物質量原本就很多,這次不是用於運輸,而是儲備起來為自己所用,情況自然也就不太一樣。

恒星系統內的采集者倒也沒有強求的意思,畢竟這只是個提議,不過既然要使用星軌,那就必須先知道目的地恒星系統在哪裏才行,這樣才能進行軌道的校對。

“好的,你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恒星是在哪個方位?”

“距離這個恒星系統十一光年,坐標……”

初給予回答,像這樣的中轉恒星,它們還要先後抵達幾個,然後才能來到族群疆域最邊緣的區域。

“正在調整星軌,你們先到星軌出發點等待一段時間,很快就會將星軌調整好。”

“知道了。”

依照同族提供的航線,初它們抵達星軌發射的起始端。

此時,這些聳立在宇宙中的龐然大物還沒有調試完成,生物脈沖噴射出的尾跡正在讓它們改變朝向。

這就好比把一門相當於恒星系統半徑長度的大炮分割成多份,然後一塊塊的搬移到另一個位置,在那裏拼合起來,當這種拼合完成重新組合那門大炮時,大炮的朝向也就因此而發生改變。

最先調整好的是距離初它們最近的那個電圈巨構,因為這個位置的電圈巨構調整路徑是最短,所以最先完成。

而這個巨構釋放出的校對激光,又會幫助後面的電圈巨構完成調整,加快星軌重新組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