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猶豫中帶著糾結

再一次從尺縮效應中脫離出來,花費了十七年的時間,初它們來到了這場數十光年旅途的終點站,一顆藍矮星和二十顆行星構建的龐大恒星系統。

“哇,好豐盛,這麽多的物質,我是第一次見到一個恒星系統裏有這麽多的行星。”

剛一抵達,就有采集者使用自己的大功率雷達偵測恒星系統裏的環境,不由的發出這樣的感嘆。

“別高興的太早,如果環境都很惡劣,我們就只能先從最外圈的隕石帶發展起來。”

“就算行星都很惡劣,不還有衛星嗎?這麽多行星存在,說明這個恒星系統的物質量非常豐富,二十多顆行星中必然是會有某軌道上存在著衛星。”

“但也有不存在衛星這種可能性,說白了還是概率問題,先確認以下情況再感慨,不然心情上會有落差。”

采集者們彼此交流著,向著恒星系統飛速靠近,它們的速度在光速的五分之一,雖說擺脫了星虹效應的影響,但速度也是不慢,至少這個速度如果在銀河系,是可以輕松擺脫銀河系引力進行河系間位移的速度。

雷達波一遍遍的從采集者這邊發射出去,以精準的把握己方與恒星系統邊緣隕石帶的距離以及相對位置,同時導出氫氣團到前方,在高能伽馬射線的釋放中逐步降速。

一段時間過後,初它們進入這個藍矮星系統,偵測各個行星的詳細數據的同時,它們也確定了恒星系統內衛星的數量。

“不是吧?真的這麽少?整個恒星系統裏才三顆衛星……”

“行星很多,彼此之間又會產生引力,這種引力復雜的環境可能就是導致衛星稀少的原因。”

“或許吧……”

“所幸有些處於常溫帶的類地星球,貌似地表上還有著豐富的液態水,很適合我們的發展。”

在頻道中規劃了一下這個恒星系統的發展過程,采集者們決定分頭行動,這樣能夠加快資源開發的進度。

“這個恒星系統的藍矮星在恒星中也是屬於大體量級別的個體,能量很高,輻射也很強,在開工的時候記住一定要監督好自己的體溫,不要讓軀體過熱,那樣很危險。”

“該注意的就這些,開工吧!”

初給諸位同族個體提醒了一些注意事項後結束話語,采集者們齊齊應答。

“好!”

幹勁十足的采集者們小功率的驅動著反物質推進向著衛星和類地行星進發,這些星球是最適合作為它們發展起步的行星。

由於距離的關系,朝衛星進發的采集者率先抵達目的地,如今早已經更新換代的采集者們並不需要像最初殖民恒星系統那樣,冒著風險強登衛星,也並不需要調整自己的軌道反復利用引力彈弓。

在確定衛星沒有大氣後,采集者就直接將一條從軀體側面生長出來的觸手垂落向衛星表面。

如果觸手不夠長那就拉近和衛星之間的距離,沒有大氣就不需要考慮摩擦力,剩下的就只是看速度能不能形成足夠的離心力對抗衛星引力。

觸手與地表接觸後,采集者也就能獲悉到衛星表面的元素組成成分,環繞一圈下來,元素成分占比是個什麽情況都能大致推算的出來,這比什麽遠程觀測推導數學模型等復雜手段,更加的準確可靠,畢竟這是直接接觸實物。

“幹冰和甲烷很多,看來這個衛星是個碳含量極度豐富的衛星,比較可惜的是水元素含量很少,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采集者有些嫌棄這個衛星,水元素在阿米巴的科技中屬於主導元素之一,技術是建立在細胞之上,而細胞相當一部分是需要水來組成。

一顆顆肉瘤從亞光速生物體身上脫離出來,墜落到寒冷的衛星表面,經過數十次的反復回彈,最終這些肉瘤趨近於平穩的停留在固態甲烷冰與幹冰的混合物之上。

一如采集者們當初在其他殖民衛星上幹過的事情,先在低溫環境裏穩住一個據點,然後再根據這個據點進行擴張,逐步獲取到對衛星的支配權,大量的對物質進行開采。

當然,沒有水是個很難辦的問題,因為細胞的增值並非是無中生有,它們是需要水元素,哪怕是冰也沒問題。

就在采集者考慮該不該使用液態甲烷來暫時替代液態水的作用之際,它在自己的生物雷達中捕獲到一批實體正在高速接近自己當前所在軌道的這顆衛星,這些實體正是一塊塊的冰,在采集者將數據共享給其他同族後,其他同族個體根據元素資源的分布情況判斷出衛星上的發展需要水元素,因此提早發射了這些冰塊過來。

在截獲這些冰塊後,將冰塊順利的引渡到衛星地表,隨後就是肆無忌憚的擴展數量,將整個衛星給包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