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生態圈復雜的星球

一顆完全依靠自然孕育,擁有完整且復雜的生態圈是有多稀有呢?

首先要確定一點,宜居星球並不等於擁有完整且復雜生態圈的星球,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人類與瑟琳人的宜居星球標準也就只是——適合生命存在,哪怕這個生命只是一個單細胞細菌。

只要滿足這一點,那顆類地星球就可以被認定為是宜居星球,哪怕它只是一顆衛星,這樣的認定仍然不會改變。

而這樣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一個大類,適合生命生存和誕生出生命可是兩種概念。

確實,在風流的攪動下,物質會運動,再加之雷電的洗禮,無機物就可以獲得在自然環境下合成有機物的可能性,而這些有機物中,氨基酸這種碳基生命的基本單元也會存在。

可很多宜居星球實際上也就止步於此,並沒有能力孕育出生命,或者說還沒來得及將生命孕育出來,把一堆龐雜物質組成基因,不亞於揚起一把沙子,沙子在風中自發性的拼裝成一台智能手機。

不是沒可能,是概率小得可憐。

所以就需要百萬年、千萬年、億年,甚至到宇宙熱寂的時候都沒能完成這個過程,因為自然這個混沌系統是完全隨機,尤其是這種生命誕生概率不明的情況下——鬼知道彩票號碼為什麽會是那串數字是頭獎,一個道理。

就算組合起來,也可能會消散這種可能可以是一個微風造成的水流波動,也可以是微觀尺度的一個遊離離子,讓剛剛組合起來的生命基本單元又重新被打散,有些時候,一個星球生機的斷送就是這樣的隨意。

孕育出生命也並不意味著那個星球的生態系統有多麽的完備,邁過‘由死轉生’階段的星球生命,可能會發展成宏觀生命,也可能永遠都停留在微生物階段,如果孕育它們的那顆宜居行星不能給它們提供足夠的生存壓力,後者的可能性會更高一些。

再然後就是多細胞,發展處多細胞的星球地表生命體會發展到宏觀尺度,這是必然的結果,因為它們本身有這樣的基礎,在激烈的生存競賽中,多細胞生物最終必然是會在體型上碾壓單細胞生物。

然而,多細胞生物並不一定能進化出獸類,一整顆星球都是植物完全有可能,地球就曾經有過這樣一個階段,這類星球顯然也是無法被采集者們視作復雜穩定的生態圈。

一個成熟穩定的生態圈包含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這三大類,它們的物種種類越多,就說明那個生態圈就越穩定,容錯性強,某一個物種滅絕並不會激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就是這麽一回事。

采集者們邁出自己的恒星系統以來,殖民的恒星已經有上萬顆,但這些恒星系統中,發現的十多顆宜居星球中沒有一顆的生態圈足夠復雜且穩定,生態圈最好的也就進化出了苔蘚地衣這類植物,而這種植物就是那顆星球的史詩級生物,采集者們到來前絕對的王者。

這足以說明一顆擁有復雜生態圈的星球是多麽的稀少。

小功率的噴射著伽馬射線流,初前往了那顆同族匯報中的類地星球。

將亞光速生物體停靠在已經搭建起來的雲台生物那裏,初通過雲台與星球地表的連接的根莖抵達地表。

噗!

初以采集者的姿態破繭而出,從雲台生物的地面基座被孵化出來,幾只采集者已經早早的等待在那裏。

初環顧了一下四周,基座是置身在一處草原之上,到處都是翠綠色的草地,放眼望去,一片綠意盎然之景,延伸到天邊的地平線,微微呈現出細微的弧度。

微風拂過草地,隨風搖擺的青草泛起一陣陣漣漪,給人感覺這不是陸地,更像是置身在一片海洋當中。

“……不是說這個類地星球的生態圈結構復雜嗎?怎麽我除了看到一些低級植物外就什麽也看不到。”

初奇怪的詢問,采集者們則回答。

“這個位置已經被我們清理過,所以是現在這樣,最開始這裏是有很多的大型動物,其中也不乏攻擊性很強的獵食者。”

“帶我去看看,我需要評估一下這顆星球對族群的價值,由此我們再決定這顆星球又沒有留存下來的必要。”

“好的,跟我們來。”

采集者是追求效率的生物,也就沒有什麽門面文化,它們直接就帶領著初向一個地方行進。

一段時間後,草原走到盡頭,采集者們進入到一片密林當中。

它們走得速度並不算快,因為初要觀察周圍的環境,也就是這個星球的生態圈,如果只是單純趕路的話,那憑借采集者自身的機動能力,幾分鐘就抵達目的地。

“植物很茂盛,其中不乏攻擊性植物,這倒是很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