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光年通訊(上)

“大家都注意!開始減速!”

再次踏上恒星際航行的初它們前往目的地恒星,在接收到目的地恒星的反饋信號後,開啟自己體內的氣密閥,向前方的反物質護盾噴灑氫氣團,使其發生湮滅反應,釋放大量伽馬射線用以減速。

時空從扭曲換變為正常態,星虹現象也由此消失,星辰回歸正確的位置。

在抵達目的地恒星的最外層柯伊伯帶後,有采集者個體急不可耐地開啟自己的生物雷達,觀察著這個即將被它們占據的恒星系統。

“一個單體恒星系統,主序星是黃矮星,不過質量偏小,內部行星數量五顆,除了柯伊伯帶外還擁有兩個圍繞著恒星公轉的小行星帶。”

“確認完畢,和遠程觀測的一樣。”

那個觀測的采集者個體,將自己觀測到的信息廣播給全員,不僅僅是它有這樣的行為,群體中還存在著數個采集者也都是如此行為。

這是為了避免觀測失誤,距離越遠,觀測誤差也就越大,而增多觀測者數量,是一種極好減小誤差的辦法。

目前為止,從設計的壓強巨構的那個恒星系統為起點計算距離,目前采集者們已經總計橫渡了六十多光年的距離。

“唉,又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恒星系統,為什麽就不能有些新的發現呢?就比如之前發現的那種擁有復雜生態圈的宜居星球。”

有采集者在群體中抱怨著,因為有了前面那可宜居星球的刺激,激發了一些采集者尋找其他文明種族的熱情。

找到新的文明,對族群的幫助將會是極大,族群將迎來新的變革——所有的采集者們都是一致這樣認定,哪怕是剛出生的個體,因為瑟琳人文明就是讓整個族群獲得了超乎想象的進步,所以它們會這樣想。

如果沒有瑟琳人文明,它們很難深入研究數學、物理,最多只能接觸到淺層,族群能夠發展壯大的極限也就止步於化學與有機生物學這兩個領域,族群不可能研究出母艦生物、反物質巨構、躍進生物、質子晶格體……這些,雖說有能力做到,但卻想不到,從一開始就不會存在這樣的概念。

因此,發現新的文明也就意味著發現新的知識領域,成為了采集者們潛意識的一種想法,新的知識領域當然也就意味著族群新一輪的技術爆炸。

這是大好事,采集者們當然是非常的渴望。

“要求不要太高,那種星球非常稀有,如果遍地都是,那我們也沒必要專門為了族群研究而把那顆星球留下來。”

“話是這麽說,可就算放低標準,我們也不曾遇到一顆擁有生命的星球,我本來還以為,就算一時找不到復雜生態圈的宜居星球,找到一些藻類、菌類、單細胞生物,應該還是很簡單。”

六十多光年的航程,采集者們經歷了兩個恒星系統,一個是三星系統,還有個是四星系統,都很穩定,彼此距離都是在二十多光年,除了其中一個四星系統給采集者們比較新奇的觀測體驗外,其他的都是大同小異。

無非就是行星、恒星、小行星、星際塵埃這些。

“生命如果到處都是,現在的宇宙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死寂了。”

“咦?死寂……”

說著無心,聽著有意,同族回復的信息讓這個還在抱怨的采集者個體沉思起來。

“怎麽了?”

見久久未曾有回復出現,正在與這個采集者交流的同族反饋回信息,采集者也順勢向同族求證般的反問。

“你剛剛說,宇宙是死寂的,對吧?”

“沒錯啊,如果不是死寂的,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新的文明,只要這些文明的技術水平能夠達到脫離行星引力的程度,實現數光年尺度的通信交流並不算難事。”

以為采集者是在思考自己之前話語中將宇宙環境判定為‘死寂’的原因而在苦惱的同族,解釋起自己這樣說的理由。

采集者很是疑惑,因為同族給出的標準實在是太低了,要進行光年尺度的通訊,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就拿亞光速航行需要的反饋信息來講,那需要一整顆星球量級的供能才能實現橫渡數光年的反饋信號。

現如今這樣的反饋信號,被采集者們從行星轉移到恒星軌道處,由恒星來供能,使反饋信號可以橫渡二十多光年也沒有衰減。

這裏面的技術難度自然是不用說,可不是同族所說的‘只需要能夠脫離星球引力’這麽簡單的事情。

“怎麽實現?就只需要達到脫離行星引力就足夠了?沒有其他附加條件?”

采集者覺得匪夷所思,盡管它清楚同族沒有理由對它胡說八道,可它無法想象該怎麽做,才能以脫離星球引力這樣的技術水平,視線跨光年的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