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體級肇事現場

恒星系統第二軌道,出現了大量的宇宙生物,它們活躍於小行星帶的隕石之間,一顆顆地毯式的勘探著諸多隕石,寧可一無所獲也絕不放過。

宇宙生物的出發點均勻的分布在內圈小行星帶的各個位置,雖然消耗的資源有些多,但這樣做大大縮短了時間上的消耗。

很快,恒星系統第二軌道的小行星帶就被宇宙生物們勘測完畢。

“報告,並沒有發現疑似飛船的殘骸。”

有無線電構建起來的跨星球頻道內,勘測內圈小行星帶的結果被公布,並未如采集者們所願的找到飛船的殘骸。

“確定沒有一顆隕石遺漏嗎?”

“確定沒有遺漏。”

匯報的生物個體十分肯定的回復同族的詢問,宇宙生物們在搜尋的時候,甚至連拳頭大小的隕石碎片都沒放過,可即便是這樣,也仍然沒能找到任何蛛絲馬跡。

得到這樣回復的采集者們再次在頻道內探討起來。

“大家對此怎麽看?”

“說不定是自然降解了?”

“不可能,這裏是太空,不是星球地表,連矮行星上的那些屍骸都還存在,沒理由飛船殘骸就被侵蝕殆盡。”

“那會不會飄出第二軌道?”

“有這種可能,不過不大,人都在星球上,又是誰在開船?如果飛船上有留守的同伴,那同伴為什麽拋下星球上的人獨自離開?這說不通。”

“並不一定是需要人啟動飛船,可以是隕石碰撞導致的位移,宇宙中沒有阻力,只要給予一個足夠的初始動能,飛船就可以飄出第二軌道。”

“你是想說,飛船的殘骸墜入了恒星?”

在引力勢能面前,所有的物質如果速度下降,也就無法保證公轉離心力,最終會墜落進恒星,飛船殘骸或許在內圈隕石帶內與其他的小行星發生碰撞,在速度下降後朝著被恒星的引力拖拽出第二軌道。

不過,這樣的解釋還是有反對者,因為飛船如果要進入第二軌道,自身肯定是要維持在第二軌道的速度,只有這樣才能在第二軌道進行錨泊,根據相對論的描述,同速同向情況下,物質保持相對靜止,所以發生碰撞的概率相對較小。

另一個原因是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一點,只靠腦補猜測是無法令所有采集者信服。

就在兩撥采集者爭論不下的時候,幾個攪局者加入進來,給了飛船派的采集者一記重拳,將它們的假設給打得煙消雲散。

“都安靜,先把這些還只是猜測沒辦法下定論的事情都放一邊,我這邊又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們。”

“什麽好消息?”

“幹屍內部的半衰期時間測算出來了。”

“是多少?”

“七萬年左右,正負誤差一千年。”

考古時用來測算化石年齡的手段,霍古經常用,雖說與戰鬥無關,但霍古很樂意將自己真正擅長的領域教授給采集者們。

至高意志教授下來的東西,采集者們自然是不敢怠慢,霍古教了多少,它們就學下去多少,不僅學了下去,還徹底吃透了。

還不等采集者們消化這一信息,另一個采集者隨即廣播,信息源頭就是原先主持矮行星全球勘探的新文明第一發現者。

“我這邊也有些發現。”

“那些遺留幹屍還留下什麽痕跡?”

采集者們很自然地想到了幹屍上有新的發現,但矮行星上的這個個體卻給予否定的答復,它發現的是其他東西。

“不,是星球上的發現,還是你們自己先看看,看了之後就明白了。”

一個星球的物理模型出現在頻道內,這正是那顆有新文明痕跡的矮行星,星球的表面坑坑窪窪,一側存在著大量密密麻麻的隕石坑,層層疊疊,好似雨水滴落在水面泛起的漣漪,大小不一,一環套著一環。

另一面,隕石坑就顯得很少,不過也正因為少,所以足夠的顯眼,讓采集者們能注意到矮行星這一面曾經遭遇了什麽。

那是一場驚天動地的撞擊所留下的隕石坑,這個隕石坑相對於矮行星的比例,如果轉嫁到地球的話,相當於一整個南極圈是個巨大的坑洞。

如果這樣的撞擊發生在地球,那麽這顆隕石是完全有能力將日本列島硬生生砸到海平面以下,還會順便波及到南朝鮮,使其過半陸沉。

因為這場隕石撞擊而掀起的滔天巨浪,如果沒有陸地的阻礙,可以從地球的一端擴散到對面另一端。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采集者們向前的推論全部被推翻,整個頻道內因為這一驚駭絕倫的信息,出現了短暫的寂靜。

“這,這個是……”

“這個矮行星根本就不屬於第二軌道,它不是這個軌道上原本就存在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