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第一案發現場

想要找到矮行星原先的位置,可以通過切入點以及矮行星進入內圈小行星帶時的角度得到一條筆直的路線。

再根據大隕石撞擊和另一面小隕石撞擊的時間差,就可以得出矮行星在被大隕石撞擊後,總共行進了多長時間才抵達內圈小行星帶。

仍然還是那個簡單的物理公式,速度x時間=距離。

而根據這些數學計算得到的結果就是……第六軌道。

“外圈隕石帶?”

本以為能馬上知道結果的初頓時又郁悶了,外圈隕石帶雖然沒有柯伊伯帶分布的那樣廣泛,可尺度也是非常的大,它們要獲悉新文明的事情就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精力、資源。

采集者們再次行動起來,大量的宇宙生物組合成更大型的運輸生物後,以這樣節省能量的方式,前往第六軌道,外圈小行星帶。

負責外圈小行星帶資源開采的兩只采集者,也很快接到了來自族群分配的任務。

“你們務必要細致的把每一顆隕石都不放過的檢查一遍,族群對這個新發現的文明是志在必得。”

“此外,允許將判定為無用的隕石作為資源開采,這樣資源開采的進度不會下降多少,前往其他恒星系統,反物質巨構和星軌是不能缺少的生物個體。”

“了解了,我們會處理好的。”

兩只采集者向發布任務的族群作出反饋。

一只只的運輸生物橫渡數十個天文單位,各自相繼抵達任務的分配點,運輸生物找到一塊隕石附著於其上,開始死亡,隨著它的死亡,內部大量的宇宙生物從中鉆出,拖拽著脈沖尾焰,向著周圍的隕石進發。

從遠處看,就好似從第二軌道發射的煙花爆竹,到第六軌道的小行星後爆炸,綻放出絢麗奪目的煙火。

這一次參與到勘測中的生物個體數量比第二軌道上時更多出了幾倍,它們在主指揮的命令下,有條不紊的行動,每一顆隕石都不放過,就為了找尋到新文明的其他痕跡。

“外圈真的有嗎?”

找尋了一段時間而一無所獲的采集者,在頻道內發起詢問。

“這是物理模型得到的結果,除非計算結果有誤,你知道,這樣的概率很小。”

“矮行星就是在第六軌道與那塊大質量隕石碰撞從而偏離軌道,第六軌道是那顆矮行星軌道偏移的出發點。”

“不要斂瑟資源的消耗,族群不缺資源,如果能找到那個新文明,消耗的資源價值很快就會被抵回來。”

“我明白了。”

搜尋繼續,而且比之前更加肆無忌憚的揮霍資源,換來的是第六軌道搜尋時間的極大縮減,明明比第二軌道的小行星帶面積更大,可是花費的時間卻只有當初搜尋第二軌道時間的三分之二,采集者們在搜尋上是投下了血本。

終於,在它們將整個第六軌道數十萬顆隕石逐一排查過一遍後,在其中的某一顆隕石上有了新的發現。

這顆隕石很大,直徑能達到二十多公裏,光從表面上看,除了體積很大,與其他諸多隕石並沒有區別,不過它的內在卻另有玄機。

當采集者們清空隕石外層的碳酸鹽物質,一個金屬結構呈現在宇宙真空環境裏。

這個金屬結構很扭曲,趨向於圓球狀,看起來是曾經經歷過高溫高壓而被扭曲成這樣,不過仍然能依稀的辨認出這是個人造物。

大量的觸手鉆入這個金屬殘骸內,開始清理內部的填充物,對於能夠做到分子級精加工的觸手來說,細致的處理這種事情並不困難。

當金屬殘骸徹底的被清理幹凈,觸手對其結構進行掃描,然後將數據遞送回族群網絡當中。

根據這些數據,采集者們將金屬結構強力扭曲部分恢復,斷裂部分重新接合,也就得到了這個金屬物體原先完好的樣子。

“這不像是一艘飛船,你們看,它連推進器都沒有。”

“難道說,這個新文明技術先進到不依靠推進器就能讓飛船在宇宙中移動?”

“每依據的事情不要瞎猜,我倒覺得這個殘骸是某個人造物的一部分,就算技術已經先進到不需要用推進器,總該有維生系統吧?那些幹人可都還穿著保護自身的太空服。”

“可是找遍了整個第六軌道,除了這個東西外,並沒有發現任何疑似幹人文明的造物殘骸。”

“我們或許可以換種思路,既然這個殘骸被高溫高壓扭曲,那就說明第六軌道上曾經存在這樣的環境,但我們都清楚,太空是真空,想要自然的形成這樣的環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等等,既然是高溫高壓,那就說明其他的金屬殘骸肯定也是如此,或許我們有把那些扭曲的金屬殘骸錯認成普通隕石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