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場外熱線電話

在介於恒星系統第一軌道星球和第二軌道小行星帶之間,正漂浮著一個圍繞著恒星公轉的肉塊,一個特殊的骨骼結構被逐漸孕育出來,它的xyz三個軸互為垂直,形狀相當於把一個魔方整個拆開後的內部骨架。

在骨骼定型後,便開始等比例的膨脹體型,一米,十米,百米……

從第一軌道的星球和第二軌道的小行星帶都有運輸生物起航,航向直指這個處於兩條天體軌道之間的肉塊。

運輸生物在剛剛抵達肉塊附近,就被肉塊延伸出的觸手給牢牢纏繞捆綁住,然後將其逐一吞噬掉,融為一體。

內部多出了變化,首先是骨骼的交叉面上開始逐漸多出血肉,由此形成了三片互相垂直的平面。

一個平面就是一座立於地表上天機,三個平面就是三座,但這遠不止如此,因為在這三片互為垂直的平面之間,仍然存在著八處極大地空間的沒有被利用。

在完成三個互為垂直的天機後,巨構開始填充八處空缺的部分,而運輸生物也在源源不斷的將物質運送抵達。

當最終完工時,一個正八面體的結構存在於太空當中,這便是采集者們根據天機而進一步升級的天機巨構,摩爾定律盡頭的頂峰造物。

“總算完工了。”

“不過這外觀為什麽這麽眼熟?總覺得在哪裏見過。”

“在久遠的過去,意志因為一些原因制造過這樣外觀的巨構……現在不是在乎這些細節的時候,趕快把數據導入天機巨構,族群需要知道那個方尖碑上究竟說了什麽。”初在頻道內催促。

借助無線電通訊,方尖碑上的文字圖像被數據化遞送給天機巨構,天機巨構將這些信息導入自己的演算序列內,開始分析處理。

與陣之書不同,方尖碑只有一座,這導致它的文本量並不如陣之書那樣龐大,這會給破譯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煩。

破譯語言這種事情,它的破譯難度除了取決於語言本身的結構形式外,還有就是可供參考的文本量,假設英語是外星語言,人類僅僅只得到了一個英語單詞,能夠憑借這個英語單詞破譯出一整門英語嗎?

當然,方尖碑的語言破譯還達不到僅有一個單詞的難度,這是采集者值得慶幸的事情,不過難度仍然不小。

采集者們采用強行破譯的辦法,憑借大量演算,將各種可能的詞匯含義直接導入參照文本內,嘗試解讀,無法解讀則就意味著該詞匯含義並非如此,推倒重來,像這樣的過程會重復上萬兆兆億次。

“你們動作快點,我們這邊急需降溫。”

天機巨構向著那些珊珊來遲的運輸生物催促,運輸生物忙亂的將固態氦卸下,重新返回出發地。

天機巨構的能源並不是問題,有恒星這個天然的能量源存在,內部還存在著六個反物質反應堆作為能量不足時的備用能量源,可以說根本不缺演算所需的能量。

不過,演算的廢熱卻是個很大的問題,太空中散熱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恒星光照就已經形成熱量堆積再加上演算這一行為本身形成的廢熱,天機巨構的降溫系統就需要比其他的巨構要更為的精良才能夠百分百的發揮它的效用。

為此,就需要用到固態氦來降溫。

天機巨構計算期間,其他的采集者們也沒在傻傻的等待,其他的建設工程在天機巨構的完工後就加快建設,反物質巨構和星軌先後出現在這個恒星系統內。

然後還有強壓巨構,采集氣態巨星大氣的陀螺巨構,類地星球軌道上的雲台生物數量倍增,星球肢解的速度也在倍增。

“初,族群有遞送信息過來。”觀測生物在無線電頻道內向初以及所有采集者匯報自己的觀測結果,在恒星系統之外的背景星辰中,有一顆恒星出現了明顯的光暗明滅,采集者能辨認出,那是族群通過操縱恒星亮度實現的跨光年通訊。

“發現新文明,距離接近的殖民恒星即刻向該坐標恒星進行探索?”

“新文明!這是好事啊,讓我看看坐標在哪……”

恒星坐標的定位方法很簡單,通過三個殖民恒星與坐標恒星的距離,就可以很輕易借助球體交匯點鎖定位置,變化量也是同樣如此,初它們把族群給予的坐標導入自己的立體星圖當中,很容易就能對坐標恒星進行定位。

“呃……是我們現在的這個恒星?”

本來還興致盎然的采集者們頓時就有些古怪起來。

“族群廣播信息的那顆恒星距離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多遠?”

“應該有六十光年,不是很確定,因為太遠了,存在觀測誤差。”

“這麽遠的距離,那邊的同族們是怎麽知道我們現在所處的恒星系統裏存在一個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