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白色星球上的古跡

新帝國所在恒星系統,一顆遠離恒星的白色行星,潔白的猶如被天鵝的羽絨所裝點,四目望去山川、河流、平原,一片雪白,這是一個冰雪的世界。

兩只采集者在白皚皚的雪原上頂著暴風雪艱難前行,幹冰雪花打在它們的保溫外殼,然後滑落到地面。

“坐標在什麽地方?”

“東經38度7,北緯24度9,距離我們的位置還剩下十二公裏,就快到了。”

“這顆星球的紊亂磁場幹擾無線電通訊,想要確定位置真麻煩。”

聽到這些的采集者,不由自主的抱怨起來,這顆行星的磁軸傾斜角變動速率很大,自轉速度也偏高,這導致整顆星球的磁場趨向於紊亂狀態。

兩只采集者在登陸的時候,因為磁場紊亂的關系,以致於它們在著陸地點上出現了一點偏差,而這點偏差在星球的高自轉速下放大,結果導致兩只采集者在距離原定著陸地點四十多公裏的地方著陸。

現在已經它們已經頂著幹冰暴風雪,長途跋涉了三十多公裏。

“當初就應該讓同族們殖民這顆星球,把這顆行星的磁軸改造一下,就不用像現在這樣麻煩了。”

“這不是擔心殖民過程中傷害到輝文明留下的實驗遺跡嗎?況且那個時候集群的絕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同協調會作戰當中,沒有那個閑心和余力。”

又繼續行進了差不多五公裏左右,兩只采集者感覺風力在減弱,幹冰暴風雪總算是停止了,雖然天空中依舊是持續的下著幹冰雪,堆積在兩只采集者的上方,就像是兩頂白色的帽子。

“走路要多注意一下腳下,這些幹冰有些地方很松軟,一旦踩空陷下去就會像掉進一個深坑裏。”

向目的地行進的過程中,其中一只采集者向同族提醒,它們腳踩著的雪白大地雖然並非是有結冰的水構成,而是由二氧化碳,但積雪上能看到的現象,在幹冰身上也會有。

幹冰雪蓋住那些本來就存在的空洞,構建起一個個自然存在的陷阱,松軟的積雪是難以支撐個體的體重,一旦踩上去就會直接掉進積雪下的空洞裏,非常危險。

當然,‘非常危險’是相對於人類而言,對於采集者頂多算是摔一跤的程度。

“我都不知道,這顆星球上居然有這麽寬的河流。”

采集者們被一條寬闊的河流阻住前進的道路,河流雖然並不湍急,但很寬,大概有一百五十多米左右。

這是一條由液氦構成的河流,縱然采集者們有耐寒的基因,也不敢涉足其中,液氦的低溫會殺死它們。

“星球白底色太強,在行星近軌沒有注意到也正常。”

“我們要怎麽過去?”

“直接過去恐怕是不太行,這些液氦會把我們的細胞給凍死。”

“看來需要先調整一下基因。”

正當其中一只采集者準備在原地對自己進行基因修改之際,它被同族阻止了。

“不,不用那麽麻煩,我們用獠肢把大塊幹冰改造成一個漂浮在液氦上的平台,可以像劃船那樣劃過去。”

液氦作為流體,同樣也會有流體該有的特性,兩只采集者用充能後的單分子刃,將一塊大型切割成碗狀,置於液氦中,然後用削出來的幹冰漿劃過這條並不湍急的液氦河。

幾經跋涉過後,采集者們終於到了它們原先計劃好的著陸地點,那是一片幹冰平原,放眼看去像是一張鋪平的白紙。

在遠方可以看到一座山丘,山丘底是一個直徑六米的洞口。

深入洞窟,一路斜下行進,采集者們到了它們的目的地,一座與當初在卡特人那邊所發現外觀相同的建築呈現於眼前。

這是輝文明的建築,存在了八億年時間的古跡。

“到了。”

“比想象中的要大很多。”

觀察一番後,其中一只采集者發出自己的感想,面前這座輝文明古跡要比在卡特人那邊發現的更加龐大,更加完整,這是超出兩只采集者最開始的預想。

“很正常,低溫會降低分子的活躍度,再加上被冰封,自然侵蝕對這座輝文明的實驗遺跡影響很小,我們進來的那個洞窟,是之前到來的同族們開鑿的,在那以前,輝人的這座遺跡完全是處在封死狀態,如果遺跡周圍的環境能夠一直保持不變,繼續再放置幾億年遺跡都還是會保持原樣。”

想了想,其中一只采集者向同族詢問,“當初登陸星球上的同族們有什麽發現?”

“沒有,它們就只是停留在了遺跡外面,當時要同協調會進行戰爭需要開采大量物質,也就沒有深入遺跡探索,把這個星球標記為不可拆解後去其他行星采集資源。”

本來采集者們最初前往新帝國所在的恒星系統,是為了救援回收帝國種子的同時,順帶著勘測那個恒星系統中輝文明的遺跡,結果被門世界裏的那些國度、勢力給轉移走了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