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工業實力的恢復

超光速巨構的完成,給這支敢於嘗試的采集者集群帶來了生產力的初步恢復,集群的采集者們不必再共用一個大型引力環,集群的個體數量也在增多。

抵達新的恒星系統後,巨構生物們各自移動到自己負責的資源點,進行資源的開采和加工其他采集者則是籌備物質資源,構建設計並其他類型的生物巨構。

在儲存巨構之後,采集者們的下一個超光速巨構被選定為降溫巨構,因為集群的廢熱問題急需得到解決。

超光速降溫巨構和原本的降溫巨構結構並不相同,雖然原理一致,都是靠著熱輻射降溫,但采集者們決定加入‘時間流逝加速’這一物理性質到設計中。

引力壓縮時空,時空的流逝會因此而減慢,相對的,斥力造成的時空膨脹,區域時間的流速會升高。

時空膨脹區域內的物質會經歷比正常時空更長的時間,即便熱輻射的效率不變,隨著時間流逝的增快,降溫效率變相的也就會提高,因為被降溫的物質經歷了比正常時空裏的物質更長的時間。

前方同樣是一個引力環的結構,迎來制取負物質,然後一根堅固強韌的龍骨延伸至後方,並與儲存負物質的圓環相連接。

超光速降溫巨構擁有的負物質管道是所有生物巨構裏最長且最復雜的,這些管道的外層還附著有一層薄薄的縫隙,一個分子的厚度。

這些是降溫巨構的降溫面,氦分子進入到這些縫隙中後,會被管道中負物質的時空膨脹影響,導致時間流逝加速,從而減速自身溫度的下降。

盡管仍然是降溫效率低下的熱輻射,但效率因為時間加速而提升很多,只要有負物質在管道內流通,效率就不會下降。

最終完成的外觀為橫躺過來的圓台結構,內部是猶如老樹盤根般的負物質管道。

超光速降溫巨構的完成,讓采集者集群的廢熱問題得到了解決,大量堆積的氦氣轉移至超光速降溫巨構內進行降溫,然後轉移到壓強巨構,重新加工成用於降溫的固態氦。

降溫巨構的落實給了采集者們恒星物質采集制造了基礎,恒星物質必須的一環就是降溫,有了效率碾壓過去降溫巨構的超光速降溫巨構,采集者們開始考慮起物質巨構的構建。

不斷地躲避超新星打擊,遷移了十幾個恒星系統後,采集者集群擁有了數十座超光速降溫巨構。

於是,在抵達新的恒星系統後,由集群率領者指揮,采集者們開始構建物質巨構,這種可以通過引力環吸收恒星物質的生物巨構。

物質巨構的設計並不需要太大的改動,因為物質巨構本身就擁有引力環,存在著制取負物質的基礎,只是缺少過濾負物質的濾網,以及堆積負物質的區域。

所以,采集者們在物質巨構原本圓柱狀結構的基礎上,和物質吸取口處引力環相對的末端,設計了多個存儲負物質的環狀結構,然後依附著圓柱狀結構鋪設管道,與吸取恒星物質的開口相連接。

從而讓物質巨構具備扭曲周圍時空超光速的能力。

有了物質巨構的開采,采集者們對物質的獲取量一下子有了飛躍式的進步。

雖然物質巨構沒辦法與恒星引力環這種同樣開采恒星物質的生物巨構相比,可卻也碾壓其他開采行星資源的生物巨構。

氣態采集巨構因為物質巨構而退役,相比較起氣態采集巨構需要生物泵吸取的氣體物質,物質巨構憑借自身引力一次性吸取的物質量要多很多,強大的引力會像吸塵器般把氣態巨星的氣體物質抽上來。

隨著物質巨構的加入開采序列,采集者集群的資源儲備得到了空前的膨脹。

到達這一步後,采集者們準備進行反物質的制取。

對於超光速的反物質巨構,采集者們打算幾乎徹底性的推翻原本生物設計,在超新星打擊下,每一顆恒星都是極端危險的爆炸物,這導致采集者們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依托著恒星來設計反物質巨構。

恒星本質是核聚變,既然自然的恒星不再靠譜,那麽采集者就自己制造一顆受集群任意支配的恒星。

通過等離子的磁約束,制造出時刻都在聚變的‘人工恒星’,聚變的高能自然性的產出正電子和反質子。

正電子和反質子正是反氫原子的組合材料,通過與過去反物質巨構一樣的原理,在強電磁軌道內,把正電子與反質子擠壓到一起,迫使它們組合成反氫原子,最後導出封裝在專門儲藏的磁場容器內。

每一個超光速反物質巨構的內部,都存在著八個圓球狀的人工恒星,由於這樣數量的核聚變爐,超光速反物質巨構對固態氦的需求量也是驚人的。

盡管過去的反物質巨構對固態氦的需求量同樣龐大,但遠不能和現在相比較,畢竟這次是體內安裝,近距離直面核聚變的射線,溫度還必須維持在一個很高的高度,不然產出的正電子、反質子效率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