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水到渠成

在行星級引力環構建期間,母星上的達利人物理科學家愛上了戶外觀星的活動,以往這種活動,只會在天體物理學家中進行,這次卻拓展到了整個物理學界,甭管是研究微觀量子,還是研究應用物理,通通參與進來。

他們不是為了觀測什麽星象,亦或者某顆新發現的天體,他們關注的是母星軌道上正在構建的圓環。

可能是因為掌握天體觀測技巧的關系,天體物理學者要遠比過去更受到達利人科學界的重視,其他領域的物理學者們想要去戶外觀測構建中的行星級引力環,一般都會邀請幾名天體物理學者。

達利人這樣明目張膽的‘觀摩’采集者並未阻止,沒有理論基礎,就算看了也看不懂,頂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引力環的結構,縱使再退一步,達利人通過觀測引力環的構建發現了超光速的奧秘,他們也沒有那個能力在采集者不允許的情況下發展成超光速文明。

這就是附庸文明的悲哀,命脈始終都被宗主文明捏著。

因為只是將已有的加速管道組合成一個圓環,環形加速軌道的構建很快接近尾聲,隨後就是對圓環的加速。

隨著內部偏轉維持電場能級的提升,圓環在母星上達利人驚異的目光下開始逐漸縮水,從相當於兩倍母星直徑的尺寸,縮水到和母星直徑相同尺寸。

同時,星球朝向引力環的一面,開始發生變化,在那裏的達利人明顯感覺自己的身體輕了很多,走起路來像月球漫步般蹦蹦跳跳,車子開著開著就飛了起來。

引力環朝向行星方向亮起脈沖尾焰,用以對抗行星的拉力,巨大的管道結構繞過行星,與行星整體保持相對靜止,同樣是通過脈沖尾焰進行反推,以免被行星引力拉下來。

這些巨型管道會與後方和引力環同等巨大的環狀結構連接到一起。

在確認密閉性後,巨大的超光速結構就開始進行負物質的制取,負物質會通過巨大管道繞過行星,堆積在另一面的圓環結構中。

由此一個行星級的超光速結構便構建完成,可以進行超光速。

至於其他的剩余結構,諸如引力環、負物質堆積環與行星的銜接結構,這些都可以在路上慢慢構建完成。

這一次的構建,九成九的物質資源,不過讓族群再收獲一個附庸文明,采集者們還是很樂意這麽做。

行星開始偏移原來的軌道,隨著負物質的堆積,達利人母星開始出現不正常的位移速度,呈勻加速狀態,很快就抵達了母恒星系統的邊緣,一同行動的還有采集者集群的一部分,它們負責構建新的集群,同樣也負責看管成為附庸的達利人,光靠行星級活體超光速結構,沒辦法做到完全壓制達利人。

伴隨著恒星的亮度變化,預示新一輪的超新星爆發即將發生。

集群率領者下達了新的指示。

“前往新的目的地,繼續為吞星巨構儲備資源。”

集群進入超光速,前往距離當前恒星十一光年的目標恒星。

以光速行進,需要十一年的時間,才能到達的恒星,應用了超光速技術的采集者卻並不需要這麽久。

隨著目的地刺眼光芒的釋放,一批采集者集群抵達目的地。

物質巨構們優先前往恒星方向,在那裏開采恒星物質,降溫巨構則是前往恒星系統邊緣地帶,準備接收隨後送達的高溫氦氣。

其他的生產都暫時停滯,優先集中性的實行物質采集,大量的氫物質被開采出來,通過固態氦的急速降溫,變成常溫氫氣,然後被存儲巨構運送到強壓巨構那裏,壓縮成固態氫後封裝進存儲巨構內。

就這樣持續開采一個月的時間,所有存儲巨構都裝滿氫物質,打擊未曾到來,但集群率領者仍舊下達超光速命令。

采集者們選擇了一個偏遠的恒星作為目標進行遠航,遠航期間把開采的氫物質加工成液態金屬氫,然後再把這些液態金屬氫加工成一根根加速管道。

在抵達新的恒星系統後,氫物質加工完成,集群重復著之前對恒星物質的開采行動。

一部分的采集者把加速管道轉移到太空環境,加工制造成引力環,依托引力環構建新的一批生物巨構,這些生物巨構中,存儲巨構占據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降溫巨構,最後是物質巨構。

至於反物質巨構,強壓巨構這些則並沒有構建。

物質的儲備隨著對恒星物質開采量的提升而增大,在跳躍到第四顆恒星後,采集者的物質儲備量已經達到相當的規模。

看著已經極端豐盈的物資儲備量,集群率領者下令。

“下一個目的地,開始嘗試構建吞星巨構。”

“了解!”

新的恒星系統抵達,這是一顆已經接近暮年的恒星,超巨星的體型相當龐大,直徑大約相當於采集者們上一個恒星系統內主序星的兩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