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3/4頁)

他看她一眼,不語。

“你瞧,你研究蘆葦,你研究竹子,還研究過其他植物嗎?像楓樹?像梧桐?像鳳凰木?像冬青?像七葉木?像萬年青?像金急雨……”

輪到他笑了。笑容在他眉間,笑容在他眼底,笑容在他唇邊。笑容使他的臉孔生動而富朝氣。

“我不學植物,我看你倒該學植物,最起碼,你知道的植物名稱不少。什麽七葉木,金急雨,我一輩子都沒聽說過。”

“七葉木,一年四季都是綠的,每一根新芽,都會長成七片散開像花瓣似的葉子。它的幹子很挺。樹葉一層一層的很有韻味。”

“七葉木?嗯?不可能是六片葉子?或是八片葉子?為什麽是七片?”他有些好奇。

“不知道。它生來就是七片葉子,注定是七片!上帝要它生成七片,它就是七片!不能六片也不能八片!很奇怪,是不是?”

他怔了怔,笑容淡了,眼裏掠過了一抹深思。

是,很奇怪。反正不能和上帝去打交道,不能向上帝要求做八片木,如果你生來就是七片木的話。”

她想了想,微笑著。

“你有宗教信仰嗎?你信神嗎?”

“不。”他很快地回答,“我不信。”

“為什麽?”

“因為每個宗教有每個宗教的神,基督教、佛教、喇嘛教、回教,甚至希臘的太陽神和各種神,中國人相信的土地菩薩和玉皇大帝……神太多了。如果每個人相信的神都存在著,那麽天上的神可能比地上的人還要多。可是,這麽多神,這麽這麽多神,居然管不好人間的愛和恨,生和死?不。我不相信神。”他的目光忽然深沉了,面容嚴肅了,笑容隱沒了,他又陰郁起來,莫名其妙地陰郁起來。“有一次,我曾經仰望天空,問眾神何在?沒有人回答我,四面是一片沉寂。那麽多神,為什麽眾神默默?你們都到哪裏去了?都到哪裏去了?為什麽眾神默默?”他的語氣,激烈得奇怪。

她仔細地凝視他。

“你怎麽會去問眾神何在?”

“因為——”他停了停,眉峰緊蹙,眼光裏盛滿了某種無奈的、沉重的、郁悶的悲哀。“那年,我一個心愛的小弟弟死了,我弟弟,他活著時沒有自己要求生命,死的時候沒有自己放棄生命!如果有神,你們在做什麽?”

她不自覺地伸出手去,充滿同情、充滿安慰、充滿關懷地握了他一下。她不想再談這個問題,或者,只有經過生離死別的人,才能體會那種慘痛。她緊握他,轉過頭去,她巧妙地變換了話題。

“葉剛,一個名字。我知道了這個名字,我知道他學電腦,現在,我又知道他是個無神論者。瞧,”她對他溫和地笑,“我對你的了解,已經越來越多了,是不是?”

他回頭看看她,臉上繃緊的肌肉逐漸放松了,眼神又恢復了生動和溫柔。

“你是個好女孩!”他低嘆著,“別了解我太多!霧裏看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比較符合你……”

“夢幻似的思想!”她接口。

他笑了。終於又笑了。

然後,車子忽然慢下來了。葉剛駛上一塊坡地,倒車,前進,又倒車,又前進。終於,停在山頂一塊凸出的、平坦的草地上。他停穩了車子,熄了火。

雪珂覺得眼前一亮。

她坐正身子,先四面環顧,才發現他們正置身在陽明山頂,從這個角度往前看,正好把整個台北市都盡收眼底。她放眼看去,是一片閃爍的萬家燈火。從沒看過這樣綿延不斷的燈海,這麽千千萬萬數不清的光點。有的聚攏像一堆發亮的鉆石,有的散落如黎明前的星空,有的一串又一串地串連著,像發光的項鏈。那麽多燈!百盞,千盞,萬盞,萬萬盞。閃爍著,閃爍著,像是無數的星星,敲碎在一片黑色的浪潮裏,數不清有多少,看不盡有多少。

她為之屏息。

他推推她的胳膊。

“下車來!”

他下了車,走過來為她打開車門,扶她下車。她踩在軟軟的青草地上,迎著撲面而來的晚風,看著閃爍璀燦、綿延不盡的燈海,恍然如置身幻境。哦,葉剛!這奇妙的葉剛!難道他不是“夢幻似”的?他卻把她帶人“夢幻”中來了!

他用胳膊摟著她,走向前去,停在山坡邊緣,更遼闊地眺望那片一望無際的燈海。

“你看!”葉剛說,聲音裏帶著感動,“你信不信每一盞燈光後有一戶人家?每一戶人家有他們的故事?愛、恨、生、老、病、死。你信不信當我們站在這兒看的時候,那些燈光下,就有無數故事正在發生,正在進行,或正在結束。你信嗎?你看看!有多少燈光?有多少人家?數得清嗎?數得清嗎?”

她眩惑地看著,被眼前這奇妙的景致所迷惑住了,被他言語裏那種提示所震撼了。真的,數不清的燈,數不清的人,數不清的故事!這還僅僅是一個台北市,如果再深一層想,整個台灣有多少燈呢?整個世界有多少燈呢?刹那間,她頓感人海遼闊,漫漫無邊,而自己,是那樣渺小的滄海一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