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時間:一九四三年(第2/59頁)

“做事全像你這麽瞻前顧後的,人就別活著了!”小羅說,把楊明遠的襪子扔在床上,“到底你們去不去?”

“去!”王孝城說,“反正窩在宿舍裏也是無聊,看不成就當是出去散步的,明遠,去吧!”

楊明遠看看小羅和王孝城,既然他們都去,一個人留在宿舍裏飽蚊子可不是滋味,少數服從多數,還是去吧!換了一件長衫,三個人走出宿舍,繞出校門。從藝專到重慶市區,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走到磐溪,過河到沙坪壩,再搭車子經小龍坎、化龍橋等地到市區。另一條是走到相國寺,渡江到牛角沱,再經上清寺、兩路口、觀音崖、民生路到市區,前者路遠,後者是捷徑。所以,一般窮學生都采取後者。走路到市中心,大概要走兩小時。

一經上路,小羅的精神就全來了,小羅是個標準的話劇迷,重慶市的話劇,他幾乎一個也沒錯過,而十次有九次是看白戲。談起話劇演員來,他更是如數家珍,誰的戲路如何,誰的扮相如何,誰長得頂漂亮,誰的聲音最好聽,簡直就說了個沒完。三個人裏,楊明遠向來是比較沉默的一個,王孝城也不像小羅那樣活躍,於是,一路就聽小羅一個人高談闊論。

走到了民生路,他們選擇了從夫子祠到國泰戲院,正走著,小羅忽然碰了王孝城一下,低聲說:

“看到前面那個梳辮子的女孩子沒有?”

“怎麽樣?”王孝城向前面看了看,看到一個少女的背影,兩條烏黑的長發辮,紮著黑綢結,亭勻的身子,穿著件白底碎花的鯰紗旗袍。

“中大的學生背地裏都叫她做沙坪壩之花,是個寡婦的女兒,她父親以前也小有名氣,是個文學家,可是幾年前就去世了。”

“你知道得倒很清楚,”王孝城說,“現在她們家做什麽的?”

“什麽都不做,家裏有幾塊田,大概就勉強湊和著過日子,她是個女學生,今年暑假才高中畢業,聽說中大很多學生都在追求她。她也很大方,常和大學生們一塊兒玩。你們要不要認識她?我和她見過兩次,可以給你們介紹。”

“算了吧,”楊明遠不感興趣地說,“認識了幹什麽?”

“小楊天生是個煞風景的人!”小羅說,“你不想認識我就給孝城介紹!”說著,他拉著王孝城向前趕了幾步,喊了一聲:“李小姐!”

前面的少女回過頭來,楊明遠正好也走上前去,一眼看到了一張白白凈凈的臉龐,和一對盈盈然如秋水般的眸子,不禁本能地愣了一下。小羅已經熱心地嚷了起來:

“李小姐,到哪兒去?”

“想去看國泰的話劇,”那少女站住了,微笑地說,一派落落大方的味道,“這麽晚了,多半沒有票了。”

“沒關系,我們也要去看國泰的話劇,正好,我們還多一張票,李小姐就和我們一起去吧!”小羅信口開河地說。

“那怎麽好意思。”少女雖然口裏這麽說,顯然卻並不是拒絕,而且,那坦然的微笑的表情說明了她還很高興找到了伴,“本來媽媽要和我一起來看的,臨時又不來了,大家都說這個戲好,我真不想錯過。”她解釋地說。

王孝城和楊明遠交換了一瞥,楊明遠還來不及代小羅擔心,小羅已在為他介紹了:

“李夢竹小姐,這是我的兩個同學,藝專的高材生,王孝城和楊明遠。”說著,他笑笑,又加了一句,“他們都是真正念書的,不像我是玩的。”

李夢竹笑了,柔和地看了王孝城和楊明遠一眼,那對眼睛沉靜而溫柔,還帶著女性所特有的嫵媚。楊明遠向來見不得女孩子,一看到女性就要臉紅,面對著這樣一個年輕而出色的少女,他木訥的老毛病就發作了,一句話也不說。還是王孝城說了句:

“我們一起走吧。”

四個人走成了一路,小羅開始在為《閨怨》做廣告了,雖然他根本還沒看過,卻大吹大擂,如同已經看了好幾遍似的,女主角演得如何動人,男主角演得多麽逼真,講得頭頭是道,甚至於對觀眾反應,都大加描寫:

“演到最動人的時候,台下鴉雀無聲,所有的觀眾都含著一眶眼淚,人人想哭,又都哭不出來。台上台下的感情,完全揉和成一片……”

夢竹聽得十分動容,忍不住地問:

“羅先生,你看了幾次?”

“我?”小羅呆了呆說,“還沒有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