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第2/4頁)

色如煙雨神如詩,心似滿月人靜慈。玉待君子問歸處,手持桃李長相思。

德妃說她是天梁司德。

司德啊……季老先生曾說以德彰道。男德心懷天下,女德貞順溫良。

可當世之德,是她想維護的麽?

***********

經歷過朝臣跪宮門、險些被逼宮的皇宮,夜裏又恢復了靜謐深沉。

翌日,宣政殿上,卯時準點升朝。

蕭懷瑾故地重遊,高居於龍椅上,暌違數月不見,群臣差點熱淚盈眶。

不是高興的,是氣的。

尚書台本來還捏著鼻子要給並州行台請賞,這下連提都不提了。你天子不是有本事嗎,你能耐你再去啊!

其他部門也是深感太後不易,他們居然還去鬧了一整宿,簡直慚愧。整個朝會在古怪的氣氛中進行了一個早晨。

南方春季防淩汛加築河堤之類的,何太後早已經派工部戶部處理;北地戰勢不明,並州行台該撤了,陳留王叛軍有同北燕勾結之跡象……奏完了各地事務,朝會眼看著要結束,此時,忽有大臣出列:“臣賀遷,有事請奏!”

賀遷的侄子是虢國公的女婿。蕭懷瑾腦子一轉,看向曹丞相,余光又瞥向了何道庚。

何道庚低垂視線,臉上看不出任何想法,藏得深沉。

……有意思。蕭懷瑾暗暗想。

“自貞孝穆皇後薨逝,後位空懸。眼下社稷頻生螻蟻之亂,且陛下大統六載無所出,長此以往當國基不穩,是以臣上表請立皇後,以應合天道。”

貞孝穆皇後就是曹姝月,蕭懷瑾讓禮部給她請的謚號。

本來她剛死了半年,理論上也不至於很著急另立新後,蕭懷瑾也是想緩一緩,因此只對後宮妃嬪坦明了冊立德妃為後的打算,以免後宮再為鳳位一事明爭暗鬥。

但眼下正值特殊時候,社稷極為動蕩,大臣們往往就會想到去泰山祭天、大型冊封儀式等等,就像人得了重病要成親沖喜一樣。

往日一貫積極另議皇後的何黨,如今息聲寧人;反倒是一力反對另立新後的曹黨,今日竟主動出聲。想來形勢已經很分明,貴德淑賢四妃中,德妃曾遠赴邊關請回皇帝,又有祥瑞美譽,身後家族是純臣,想來想去,這後位也落不到別人頭上。

於是蕭懷瑾順水推舟,提起了德妃,然後卡著時間退朝走人,留下一波大臣面紅耳赤在底下撕成一團。

縱然德妃為後是眾望所歸,但朝廷中反對的聲音依然不少。

於是冊立新後之事,便又被壓著,畢竟勛貴黨勢大。

何家沒有親自站出來反對,只指使了禮部官員,依照皇庭規制祖訓提出種種不妥。

曹相也沒有親自表態,但是蕭懷瑾得了消息,曹呈祥這段時日和謝家走動得近了些。

自從曹姝月死後,曹相本想舉錢昭儀為後。雖然錢持盈前面還隔了五個妃子,但她畢竟也是高位嬪,且在曹後手下常年管理後宮賬目,對宮務可謂熟稔。只是錢昭儀膽子太小,容易沒有主見,曹相就很猶豫,怕她當了皇後還得費心給她安插兩個心腹,以免她被別人挑撥了。

他原本愁著錢昭儀扶不起來,謝家的態度卻松動,捧謝令鳶總比捧何貴妃當皇後強吧,捧捧捧!

而何道庚至始至終沒有出面說過什麽,只是冷眼看各方爭論,哪怕他內心有一種強烈的憤慨。

待請立皇後的輿論漸緩,他便尋了日子,去宮裏覲見何太後。這半年來為了隱瞞皇帝出宮一事,他們也算是同進退,無需繞彎子,開門見山道:

“太後,陛下出宮後,大娘子為了找到陛下,顛沛一路,跋涉千裏,至今還留在並州。你卻已和陛下私定,立謝德妃為後,該讓大娘子何等寒心?你這心裏,究竟還有沒有何家?”

何容琛由著他抱怨憤懣,闔攏案上的佛經,平靜反問:“放棄後位的,不正是大娘子嗎?”

何韻致那樣聰明,肯定能料得到,倘若她回宮,何家定會以此為契機,為她爭奪後位。於是她留在了並州,朝廷甚至派了新的文武官員去並州輔佐接替。

何道庚被她堵得一窒,偏開頭去。何容琛繼續問他:“大娘子一向是極有主張的,她雖未回京,卻托陛下給我帶了信,你那裏應當也有她的家書。她是如何想,你難道還不清楚?”

又放軟了口氣:“她既無意,便不要迫她了。”

家族大事豈能論有意無意?何道庚氣的就是她們這種任性妄為:“可是家族需要她,需要她這個後位!”

“可是這個代價是她的一生!”何容琛打斷道。

倘若是二十年前,她會毫不猶豫做這一枚棋子,只為家族長興。她也確實這樣做了。可二十多年太過漫長,經歷了太多,她無法不改變,無法對重蹈她命運的侄女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