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釀酒(第2/3頁)

吃飯的時候,連守義就問連守信,這一下午在忙啥。

剛剛分了家,連蔓兒就運回來這麽多的壇子,這錢是從哪裏來的。連守義不好明著問,只好轉彎抹角地問。

“孩子們要釀幾壇酒,我看不錯。每年我家裏,也要釀幾壇子的。”張青山就笑道。

張青山將話頭接了過去,大家又都知道,分家的時候並沒有分給連守信任何的銀錢。連守義就疑心這錢是張青山出的,也就不好再問。張青山又說起別的話題。就將這件事岔了過去。

畢竟分了家,第二天,連守信一家就自己開火了。連蔓兒和連枝兒早早地起來,將那只雞切了半只,熬了濃濃的湯,用這個湯熬的稠稠的大米粥,上面用籠屜蒸了一大籠屜的白面加黍米面兩摻的饅頭,配菜是一大盤子雞肉碎末炒酸豆角,和兩碟鹹菜。

大家吃得飽飽的。天剛剛放亮,就依舊按照昨天的分工去幹活。趙連生家很快又將二十個酒壇子送來,一次賣掉七十個壇子,而且銀錢都是現結的。連蔓兒這可算是大主顧了。趙連生另外又送了連蔓兒兩個小壇子。一個五斤的,一個十斤的,還和連蔓兒說以後但凡用什麽。去他那買,價格都有商量。連蔓兒心裏誇趙家會做生意,張氏看了兩個小壇子,就說以後腌雞蛋、腌鹹菜正好用得著。

連守信估計著,一上午的功夫,就能將山上所有的野葡萄都運回來。張慶年就說要幫他們把活計都做完再回去,連守信卻覺得現在是秋忙的時候,張家的事也多,就沒答應,說好了,只幫把葡萄都運回來,就讓張家的人回去。

連蔓兒知道,如果沒有張家的馬車,還有人手幫忙,只靠他們家這幾口人,用自家的板車,想要釀上這些壇子的酒,只怕要四五天的功夫都未必能做完。她很高興,也很感激,因此一早就和張氏商量了,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來,去鎮上的肉鋪裏稱回來幾斤肉,打算晌午做豬肉餡的餡餅吃。

豬肉買回來洗幹凈,連蔓兒就將肉皮先剝了下來,用火將上面的毛茬都弄幹凈了,切成小塊,一大早就燒起火,熬了小半鍋的肉皮濃湯出來,晾在小盆裏讓它凝結成肉皮凍。又用的是白面和好了面,也放在盆子裏發著。

等看著將近晌午了,連蔓兒就去後院的園子裏割了一大籃子的韭菜。昨天分家的時候,連老爺子說好了,這一季,前後園子裏的菜,連守信家都可以隨便吃。把韭菜擇洗幹凈,切好了,再將買的肥瘦肉細細地切成臊子,倒進大鐵鍋裏熬熟了,又將肉皮凍也切碎了,和臊子、韭菜一起拌成肉餡。

用韭菜做餡有一個優點,因為韭菜本身的味道就重,並不需要放額外的調料。連蔓兒在熬肉皮凍的時候,特意多放了大蔥段、大料熬煮,因此只需要放鹽,就更不需要別的調料了。李氏、連蔓兒在屋裏,張氏也坐起來幫著一起做餡餅,連枝兒就在外面開始燒火,烙餅用的是新買的大豆油,連蔓兒又將雞油摻進去一些,結果油剛熱,誘人的香味就飄出去了,等餡餅下鍋煎熟了,那香味就更加誘人了。

李氏幫著做好了餅,就從懷裏取出個布包,裏面包著一吊錢和兩塊銀子,遞給張氏。

“你們分出來單過,手裏一文錢都沒有哪成?這點錢你收起來,過日子用。”李氏對張氏道,“這次就是來看你,不知道你們分家,要知道,就多帶些錢來了。”

張氏不肯收。

“娘,我是嫁出門的女,哪能總讓爹娘貼錢。”

“嫁出門了就不是我閨女了?”李氏硬把錢塞進張氏的懷裏,“你好好收著,該買啥買啥,別舍不得用。要是過日子缺錢,你給我捎個信。”

“娘,我不能要這個錢。”張氏道。

“拿著吧,算是我們給你燎鍋底的錢。你大哥和嫂子那你放心,他們都知道,一早上還和我提了。”李氏道。

娘兩個推讓了一番,張氏無奈只好接了。

李氏出門解手,連蔓兒見張氏看著手裏的錢發呆,就過去把錢都包了起來。

“娘,這錢咱先拿著,等咱有了錢,再多孝敬我姥爺和我姥姥,他們也高興。”連蔓兒道。

張氏就笑了,“你倒會說。”

“我可不止是說說。”連蔓兒就道,“娘,你看你也不方便,這錢就先放我這管著唄。”

張氏突然意識道,這些天,可以說一直是連蔓兒在當家了。張氏這一愣的功夫,連蔓兒已經把錢收進櫃裏去,外面還加了鎖。

“行,都給你管。你還怕娘把這錢胡花了?”張氏無奈道。

張慶年和連守信幾個拉了最後一車野葡萄進門,張慶年就笑了,說是又有口福了。

這邊餡餅烙的差不多了,連蔓兒又借用連守禮那邊的鍋灶,另外炒了一個土豆絲、一個肉片豆角、還做了一個黃瓜片蛋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