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雜貨鋪(第2/2頁)

“快把醬油給咱奶送過去,剛才催了。”連枝兒正站在西廂房門口,見連蔓兒和小七回來了,就說道。

“哎。”連蔓兒就想進屋先放下籃子。

連枝兒接過籃子,向上房看了一眼,才壓低聲音在連蔓兒的耳邊道。

“先把醬油送過去,別進屋,省得奶多心。”

“二兩醬油,咱還能偷吃她的?”連蔓兒切了一聲,果真連門檻也不進,就抱著醬油罐子往上房來。

“咋才回來,要等你,黃花菜都涼了。”周氏板著臉道。

“孩子給你跑腿,你咋一句好話沒有。”連老爺子坐在炕上,瞪了周氏一眼,又沖連蔓兒笑著招手,“蔓兒,外面冷吧,上炕暖和一會。”

周氏接了醬油瓶子,又打開蓋子,仔細地查看了一番,這才將醬油瓶子遞給旁邊的趙氏。

“往菜裏加一勺。”周氏囑咐趙氏,“別加多了,看見好東西就沒夠。”

趙氏低眉順眼地答應了一聲,就抱著醬油瓶子出去做飯。

“爺,外面不冷。我先回去幫我娘做飯,一會再來陪你說話。”連蔓兒就向連老爺子道。

“好孩子,去吧。”連老爺子笑道。

連蔓兒回到西廂房,一家人正在聽小七說話,一邊看她們買回來的東西。

“這肉餡都剁好了,可省事了。”張氏先看到剁好的肉餡。

“張大叔正閑著,就給咱把餡跺好了。”連蔓兒道。

“咋還買了燒雞?”連守信看著連枝兒取出來的油紙包問道。

“爹不是說鎮上蔡記的燒雞好吃。帶的錢還夠,就買了。”連蔓兒嘻嘻笑著答道。

“小七過生日,咱大家夥跟著打牙祭。”五郎呵呵笑。

“就你會花錢。”張氏雖然這麽說,但是並沒有責怪的意味。說起來,在某些方面,張氏和連守信還是很寵自己的孩子的。

連枝兒舀了半盆溫水,讓連蔓兒和小七洗手,就讓她倆上炕坐著。

“蔓兒,這骨頭先用一半熬湯,一會下面條吧。”張氏就和連蔓兒商量,“剩下那一半,晚上再熬蘿蔔湯,吃餃子咋樣?”

“行啊。”連蔓兒笑著點頭。張氏和連守信還有一個優點,他們並不因為身為父母的身份,就凡事自己做主,相反,他們更願意征詢孩子們的意見。就比如飯菜安排這樣的事,也是有商有量的。連蔓兒之所以能這麽好的融入這個家,與他們夫妻的這個優點有很大的關系。

連蔓兒坐在炕上,就將在鎮上又遇見了吳玉貴,還有小沈屯那邊要修廟的事都說了。

“那是好事。”

連守信說了這麽一句,就沒再說什麽,顯然是覺得這件事和他們的生活沒啥關心,因此並不關心。

“再過些天,家家戶戶的酸菜就該下來了,咱跟武掌櫃定的那個約,也該到期了,這酸菜作坊就得停了。”張氏一邊和面,一邊說道。

“可不是,賺了這些天的錢,也夠了。”連守信道。

張氏似乎是有些不舍,不過也點了點頭。這夫妻倆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貪心,容易滿足。

“這些天掙的錢,足夠咱過到明年這個時候的。往年沒分家的時候,一大家子,不算大哥那邊,也花不上這些錢。”連守信道。

“我知道。”張氏道,“我就是想,到時候咱就閑下來了,怕不慣。”

“娘,要不,咱發豆芽賣吧。”連蔓兒道。

“豆芽?”張氏想了想,“咱這酸菜是賣個缺,豆芽可不缺,鎮上每天都有賣的。”

“娘,你說的不錯,可還是有人買豆芽啊。”連蔓兒道,“就咱村裏,幾百戶人家,每天咋地也有十斤的賣頭。”

“那倒是。”張氏認可道。

從鎮上回來的路上,連蔓兒在心裏已經將發豆芽的成本和利潤都算好了。

豆芽是三文錢一斤,黃豆在市場上的價格是九文錢一斤。一斤上好的黃豆,能夠發五到八斤的豆芽,當然這與發豆芽的技術和天數有關。一般情況下,發好豆芽需要六到七天的時間。

“娘,你發的豆芽的手藝那麽好,咱就按發七斤算。一斤黃豆,咱就能掙十二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