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小滿(第2/2頁)

這天是五郎和小七的休沐日,連守信也從地裏回來了,一家六口人坐在早點鋪子裏,正在商量著將生意搬到新鋪子裏的事情。

“啥都準備齊全了,就缺個好日子。”連守信道,“待會咱準備幾個素菜,再溫一壺素酒,還是請住持大師傅幫咱挑個日子。”

“這行。咱這鋪子開張的日子,就是住持大師傅給挑的,咱生意這麽好,人家這日子給咱挑的不錯。”張氏就道。

正說著,就聽見外面馬車聲響,還有一個大嗓門吆喝著什麽。

“麻……蚶子咧……麻……蚶子咧……”

小七的耳朵一下子就豎了起來。

“姐,你聽見沒,外邊來賣麻蚶子的了。”小七忙拉住連蔓兒的手,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看著連蔓兒道。

想買東西,不去找張氏和連守信,而第一個想到找連蔓兒,可見,連蔓兒在家裏掌管銀錢的地位是多麽的穩固和深入人心。

其實不用小七說,連蔓兒的心思也被窗外的叫賣聲吸引了過去。

“姐,咱快去看看,要不一會,人該走了。”小七著急道。

“賣麻蚶子的,等一會!”果然,聽見外面的馬蹄聲快速地在鋪子門前走過,要往前面去了,連蔓兒趕忙起身,向窗外喊了一聲。

“哎……”外面的大嗓門應了一聲,接著就聽見馬車往回倒退的聲音。

“娘,咱出去看看啊。”連蔓兒一邊招呼張氏,一邊忙著下地穿鞋,和小七一起跑了出去。

賣麻蚶子的是一個年紀約四五十歲的男人,他趕著一輛大車,車的四圍都圍了起來,裏面是堆的高高的麻蚶子。

距離三十裏營子約百來裏地,就是海邊,那裏有漁村的村民靠打魚為生。這樣的距離,在連蔓兒的前世當然是不算什麽,但是在這個交通工具落後的年代,就是很遠的路程了,因此,三十裏營子的人們都很難吃上新鮮的海產。

她們唯一能吃到的新鮮海產,就是這種麻蚶子。因為麻蚶子離了水,還能活上一段時間。即便如此,也不是每年都有人來這裏賣麻蚶子。

“買多少啊?”趕車的男人看見大人小孩出來了一群,就問道。

連蔓兒走到車跟前,仔細地朝車裏看了看。麻蚶子的個頭很大,很多麻蚶子都張著嘴,裏面的蚶子肉還在動,而且還能聽見哢哢的蚶子殼開合的聲音。連蔓兒伸出手,用一根手指碰了碰一只開口的蚶子,那蚶子立刻收回蚶子肉,將蚶子殼隨即也合上了。

這些麻蚶子很新鮮,應該是早上撈上來後,立即就裝車趕來賣了。連蔓兒暗暗地咽了下口水。這種麻蚶子皮薄、蚶子肉厚,味道特別的鮮美,她前世就很愛吃。

“你這麻蚶子多少錢一斤?”小七就問。

“兩文錢一斤。”趕車的男人痛快地答道。

“姐,咱買不?”小七就問連蔓兒。

連蔓兒眯了眯眼,這個價錢,能買到這麽大個、這麽新鮮的麻蚶子,在她看來,是很便宜的。

“能便宜點不?”連蔓兒出於習慣地道。

“你打算買多少斤啊,就要便宜。”趕車的男人道。

即便正是海產汛期,但是來她們這賣蚶子的,也非常少。有的時候,一年也沒人來一次。

“那,咱就多買點。”連蔓兒道。

“嗯,嗯。”小七連連點頭,笑的眼睛都眯了起來,“姐,蚶子可好吃了,咱多買點,吃的掉的。”

張氏就從鋪子裏提了兩個籃子出來,小七還覺得不夠,跑進屋,又提了一個出來。

三只籃子都裝的滿滿的,過秤一稱,去掉籃子的重量,總共六十二斤。

“這東西不能放,買這老多,我看你們有幾個肚子。”張氏笑著搖頭道。雖是如此說,卻並沒有要連蔓兒少買。

“一百二十四文錢,我們買的多,給你一百二十文吧。”連蔓兒就道。

“行啊。”趕車的男人沒有啰嗦,答應的很痛快。

連蔓兒就拿了一串錢,又數了二十個銅錢出來,那男人接了錢,並沒有立刻就走。

“勞煩問一聲,這村裏,哪有有錢的人家,肯買麻蚶子的?”趕車的男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