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財源滾滾(第2/2頁)

武仲廉拿起契約,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又低頭看了看正在收拾紙筆的五郎,不覺點了點頭。去年,第一次和連家兄妹做生意,是買蒜香花生的方子。那個時候,這幾個孩子還連他們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這還沒到一年的工夫,五郎已經能寫契約,而且字跡端正、頗有風骨。

連家的幾個孩子勤勞愛學、腦子靈活,不是池中之物,他們的父母則是敦厚、樸實、勤勞,這一家子興旺發達是遲早的事。

武仲廉連連點頭,就和連守信作為立約人在契約上簽字畫押。

“還請連姑娘也簽個字。”武仲廉說著話,就將筆遞給了連蔓兒。

“我爹簽了就行了。”連蔓兒道。

武仲廉笑了笑,沒說話,依舊將筆遞了過來。

連蔓兒想了想,也就沒多推辭,就在他兩人後面,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又請了吳玉貴、王幼恒和魯先生作為中人和見證人,也都簽字畫押過了。

這時,武掌櫃定的宴席也送到了,就在早點鋪子裏大家坐了吃席。

武掌櫃安排的很周到,他送了兩桌席面,屋外他們男客是一喜,屋裏面張氏帶著連蔓兒、連枝兒又是一席,兩桌席面只隔了一個簾子,說話之聲彼此相聞。

“連四兄弟,你這玉米地就在鋪子後頭,白天還沒事,到晚上,怕是得找人看一看。我讓武掌櫃派個夥計來。”席間,武仲廉就說道。

“這不用,”連守信就道,“我晚上就住鋪子裏,我正打算在菜園子那搭個窩棚,從今個兒起,晚上我就住窩棚裏看著那些玉米,鋪子裏還有個小夥計,也能幫上忙。”

莊戶人家愛護莊稼,將之當做生命一樣的珍稀,偷盜或者糟蹋別人的莊稼的人,是最被莊戶人家所鄙視和憎恨的。這年代民風淳樸,大多的莊戶人家都不會幹這樣的事。但是就好像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都不是一樣的長短,每一村、每一鎮也總有那麽幾個不那麽本分的。

所以,每年夏天當地裏的青杆長起來之後,莊戶人家為了防止有人糟蹋青杆和沒成熟的莊稼,一般都會在地頭上搭窩棚,或是自家去人,或是幾家聯合起來輪流看守,甚至有的地主人家還會特意雇人,來看守莊稼。這種風俗,在三十裏營子就叫做看青。

“還是讓武掌櫃派個人吧,多個人,多個照應,看顧的更周到。”武仲廉就道。

“我馬上就安排人。”武掌櫃就道。

“找咱的老夥計,要勤謹、可靠的。”武仲廉就道。

武掌櫃自然滿口的應承,連守信也就沒有再推辭,畢竟那些玉米也關系著這位武大老板的利益。

等吃完酒席,眾人都散了,連蔓兒一家才有工夫坐下來說話。

“好像做夢似的,這玉米它咋這麽值錢那?”張氏摸著武仲廉留下的十錠銀子的定錢,輕聲地說道。

武仲廉臨走的時候,帶走了三十棒玉米,留下了兩錠共五十兩銀子的定錢。

“物以稀為貴唄。”連蔓兒就道。

“姐,那咱自己不吃了,這玉米咱都賣錢吧。”小七就道。雖然只吃了兩次,但是小七已經喜歡上了玉米的味道。不過,小七是個懂事的孩子,為了家裏能多賺些錢,他不會貪嘴。

“蔓兒,你算過沒,咱菜園子裏這些玉米,能賣多少錢?”五郎問。

“我算了。”連蔓兒點了點頭,和武掌櫃談好了價錢之後,她就和小七去菜園子裏,一棵棵的玉米數過去,菜園子裏種的那一片玉米,再加上菜畦埂上、菜園子邊邊角角的幾十棵,差不多結了有一千二百棒的玉米。連蔓兒只算了那些長的比較大、比較周正的玉米棒子,沒算那些長的比較小、不太周正的。

每一棒玉米可以賣四百文錢,一千二百棒玉米,那就是四百八十兩銀子。

“至少有四百八十兩銀子。”連蔓兒輕輕的聲音,將數字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