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新的一年要有新發展(第2/2頁)

“山上有一批貨物,是從南邊采買的,出了點問題,還沒運回來。老黃大叔不是說這兩天要去南邊催一催嗎,我想著跟老黃大叔說說,到時候順路再給咱帶回點藕回來,能做種種的那種藕。”連蔓兒就又道,“到時候,咱多挖一些水塘,再養上藕,種點雞頭米、菱角、蓮子啥的,這些東西,在咱這賣價可都不低,還不好買。咱自家種出來,拿出去賣,肯定好賣。我算了,這可比種莊稼更賺錢。”

“要是這麽地,可就把那片廢地變成寶了。”連守信就道。

大家都點頭。

“那是大家都贊成,誰還有啥意見沒有?”連蔓兒就問。

“養魚、種藕這個事,我贊成。”五郎就道。

三十裏營子周圍都是旱地,沒有魚塘,也沒有水田。一般的莊戶人家甚至不知道藕是什麽,雞頭米、菱角、蓮子這些,也很少有人見過。但是五郎這幾個孩子不一樣,他們念書、識字,在書裏面,他們獲得了關於這個世界更多的知識,更別說還有魯先生這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恩師的教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他們還曾經去過錦陽縣城,更到過遠在百裏之外的河間府,這些旅行,也幫助他們開闊了眼界。

“不過,咱沒養過魚,也沒種過藕,這個到時候,是不是得請人。”五郎接著道。

“我哥說的對,這肯定得請人。就是咱們會,咱們也忙不過來啊。”連蔓兒就道,“我打算,養魚、種藕這邊,咱最少也雇兩個熟手的長工帶著,其他的是雇長工、還是短工,這咱可以慢慢商量。”

“種地這邊,至少也得雇兩個長工。”連守信想了想,就道。

“我大概算了算,買地、買魚苗、買藕種啥的,再加上雇工,咱家現在的錢都足夠。”連蔓兒就道,在提出這個計劃之前,她已經做過預算了。“那現在大家夥都同意不,還有誰有意見不?”

“同意。”

“沒意見。”

眾人一致通過了連蔓兒的提議。

當天,連蔓兒就請來了村裏的裏正,還有牙儈吳玉貴和吳家興父子倆,說了要買下河對岸大片荒地的事。

那片地在那荒著,有人肯買,裏正自然高興。

緊接著,就是丈量土地。河對岸的大片荒地,另外幹脆又加上了河這邊,連蔓兒家新宅子下遊的一片荒地,丈量下來,一共是四十五畝地掛零。

“都買下來。”連蔓兒決定。那些連魚塘也不能挖的地方,還可以種樹,總之不會浪費,而且將地整片地買下,以後也方便管理。

有了這樣的決定,第二天,除了裏正和牙儈之外,又請了村裏的幾位村老並縣衙的官吏過來,就寫了文書。

連蔓兒只花了四十兩銀子,就將四十五畝掛零地都買了下來,其中還包括了置辦酒席、辦紅契、牙儈的中人錢以及必要的打點費用。

那被請來的縣衙官吏很是做人情,一筆下來,將這段河道都寫入了地契之內。

這樣,西起南北官道、冬至羅家村,沿河兩岸的大片土地,包括從官道到羅家村的這段河流,都成了連蔓兒家的財產。

拿到了紅契之後,連蔓兒就帶著紙筆,請了魯先生一道,將整片土地的平面圖描繪了下來。之後,就依照土地上原有的水塘,因地制宜,規劃出了四個魚塘。

四個魚塘,僅占土地很少的一部分,這是第一期工程。畢竟是第一次挖魚塘養魚,盲目地擴大面積並不是明智之舉。

這四個魚塘,既是第一期工程,也是實驗工程。等這四個魚塘成功了,整條養殖和銷售鏈成熟了,再擴大面積,到時候才是事半功倍。

除了這四個魚塘,連蔓兒又在圖上圈出了幾個地塊。

“光養魚種藕,也用不了這麽大的地方。今年還要多養雞鴨,到時候幹脆就放養到這。……以後再增加養豬,可以放養在這……”連蔓兒在圖上面指指點點地計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