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榆錢餅(第2/2頁)

連蔓兒嘿嘿笑了兩聲,能自己縫被褥了,這確實可喜可賀,比前世連針都不會拿的自己,她是長進多了。

收拾了被褥,連蔓兒也不下炕,就走到炕頭,拿起育芽的大碗一個個掀開了紗布查看。

“都發芽了,明天咱就把玉米都種上。”連蔓兒就道。菜園子擴大了一倍,單獨留出來的種嫩玉米的地也比去年多了一倍。

“今年咱家的嫩玉米,還能賣上錢嗎?”連枝兒一邊繡著荷包,一邊問連蔓兒。

“能。”連蔓兒肯定地點頭。現在遼東府手裏有玉米種子的,除了官府,就是她家。官府要在春耕的時候,才開始發放種子,而她家預定出去的種子,也說好了,是春耕的時候發放。

能夠提前種植,在夏天有嫩玉米賣的,只有她一家。

就算今年玉米沒有去年那般神秘、貴價了,但離普及還很遠,要賣上一個好價錢並不難。除了最簡單的煮嫩玉米,連蔓兒還打算和武掌櫃分享幾個嫩玉米的菜譜,今年的嫩玉米依舊會為她們帶來巨大的收益。

第二天,連守信、張氏、連蔓兒就帶著幾個長工種起了玉米。

先用小黃牛拉犁杖犁出壟來,然後按照一定的間隔,用鐵鎬刨坑,然後是澆水、點種,最後再將土培上。

種植早熟的嫩玉米,比在大田裏種玉米要精細的多。首先選種,要選最好的。連蔓兒是在去年,特意留了熟的最早,長勢最好的玉米棒子。然後在種植方面,采用挖坑點種,而不是大田裏犁出溝來撒種的方式,這樣更精細,也避免了間苗、浪費種子。

臨近晌午,五郎和小七從私塾放學回來,兄弟倆個放下書包,都來菜園子裏幫忙幹活。

五郎現在學習很辛苦,不過總還是抽出時間來幫著家裏幹活,雖然家裏雇了長工,並不需要他這樣。

張氏和連守信都心疼五郎,卻誰也沒制止五郎這樣做。

連蔓兒也沒攔著五郎,她覺得,適當地幹點體力活,對五郎的身體有好處。而且,這樣可以時時提醒五郎,不要忘記稼穡之艱難。

上房連守仁和連繼祖父子倆的教訓太深刻了。

“娘,咱該預備晌午飯了。”連蔓兒擡頭看了看天,就對張氏道。

連蔓兒現在可以根據太陽在天上的位置,判斷出大致的時辰。

張氏就和連蔓兒從菜園子裏出來,連蔓兒還將小七也帶了出來。

“娘,你這兩天一直嘮叨榆錢餅,幹脆咱晌午就貼榆錢餅唄。”連蔓兒向張氏提議。

榆樹上幾乎還沒長出葉子,只有一簇簇、一串串的榆錢。現在正是榆錢最鮮嫩、好吃的時候。

“行。”張氏點頭。

連蔓兒和小七就歡呼了一聲,提了籃子,朝她們早就看好的榆樹林去了。

“小心點兒。”張氏看著跑遠的兩個孩子,大聲囑咐著。

摘榆錢很簡單,可以直接用樹枝將榆錢打下來,然後從地上撿。連蔓兒覺得這樣浪費,而且不如直接上書摘的幹凈。

小七也巴不得有這個機會,名正言順地爬樹玩。別看他胖乎乎地,爬起樹來,簡直比猴子還要利落。

小七趴上了樹,就挑那好的榆錢摘下,扔給連蔓兒。

連蔓兒用籃子接著,一邊又挑了一串榆錢,洗也不洗,直接吃了。

這個年代幾乎沒有汙染,榆錢就是這樣直接吃,也完全沒有問題。

連蔓兒和小七摘了一小籃子的榆錢,回到家,張氏已經將面和好了,正放在炕頭發著。面是玉米面,為了更好吃一些,裏面加了少許的白面。

將榆錢從梗皇上摞下來,少數的幾片嫩榆樹葉也沒往外摘,就摻進面裏,和均勻了,張氏就端著面盆去廚房。

貼餅子,是三十裏營子的莊戶人家一道特色的吃食。

廚房的大鐵鍋裏,已經燉上了菜,是大骨湯熬煮的海帶豆腐,剛燒開了鍋,這個時候貼餅子正好。

張氏將面盆放在鍋台上,一手抓起個面團,兩只手揉了揉,然後啪地一聲甩到鐵鍋壁上,那面團就自然形成了一個周正的圓餅,貼在了鍋壁上。

餅子的形狀,是檢驗一個主婦的廚藝的最好標尺。